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马克思主义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政治学)>马克思主义

试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正确答案:一、党的价值取向的发展变化
(一) 以人为本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们党虽然一直强调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 但是, 在长期物质匮乏年代, 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更多是从政治意义上来看待人, 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市场经济通行的平等竞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人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对人的生命、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的重视成为社会生活中不断涌动的潮流。在这种背景下, 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真正把党的宗旨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 昭示了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人, 是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超越了单纯的政治层面上对人的理解, 凸显了对人的尊严、人的生命、人的权利的尊重, 从而增强了党的价值取向的科学性、现代性。这种价值取向的变化是完全符合时代潮流的, 唯有在价值层面上确立以人为本, 才可能在政治层面上真正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
(二)崇尚改革、崇尚创新
党领导改革开放, 但如果没有党自身的改革,没有改革创新的氛围, 就无法领导改革开放事业。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成熟就在于, 它在下决心改革时, 就预见到了包含党建在内的政治层面都需要改革。从改革开放的发端之日起, 党中央就把改革开放视为经济、政治、文化的革命。而改革的先导, 是全党解放思想,在精神状态上、在思想认识上与时俱进。
二、若干理论观点的充实与发展
(一)党的性质———从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队     党的十六大把党的性质定位于“两个先锋队”, 即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种新的定位, 一是依据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 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等这些新兴社会阶层人员, 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 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然也需要代表这些新兴群体的根本利益。二是依据党的性质的判断标准。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 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依据党的历史地位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 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成为一个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一历史地位的变化, 决定了党的执政使命是使中国真正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 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由执政使命决定了党在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同时, 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 把党的性质从一个先锋队拓展为两个先锋队, 是在执政条件下对党的思想认识的重大突破,由此导致党的建设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奠基者那里, 共产党的性质都定位于一个先锋队。而当今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都与过去的时代有巨大的不同, 因而对党的性质做出新的界定乃大势所趋。“两个先锋队”的提出无论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发展, 还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发展, 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二) 党的建设新领域———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的建设理论有了全面的发展,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增添了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两大研究领域。纵观邓小平党建理论, 他所说的制度实际上是指一种制度环境或制度体系, 包含有领导体制在内, 党内制度就具体内容而言, 可分为选举制度、决策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 等等。近些年来正在对此进行改革, 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 已经是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反腐倡廉, 但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领域, 起于党的十七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党初步形成了反腐倡廉的基本思路, 如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等等。特别是十七大提出建立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观点, 为进一步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源头防治腐败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党内民主———价值理念与制度层面的发展
对党内民主的重视,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新的理念: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这是在新形势下对党内民主的新认识。在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方面开始了改革党内选举制度, 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推进党务公开制度, 并写入党章;实行党代表任期制, 拓展党内民主制度空间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等制度。
(四)执政党建设的主线———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在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中, 我们党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了党建理论。一是提出探索执政规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从以 GDP 为中心, 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到提出“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不仅反映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同时也反映出党对执政规律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二是提出党的执政方式问题, 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问题。党的执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能否尊重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 同时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 塑造社会均衡发展的格局。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是紧密相连的。在现代法治国家, 政党政治的基本要求就是各政党在法治的框架内活动。执政党的特点之一就是只有依法执政的责任与义务, 而没有任何超出法律范围之外的特权, 这也是区别于人治的特点之一。从这一特点入手, 可以探寻政党与法的普遍规律。我们党在国家建设与自身建设中不断认识到法制建设与依法执政的重要性。三是构建并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执政理论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党的执政理论内涵十分丰富, 它是以执政党如何掌握、行使国家权力为核心而形成的一整套理论体系, 包含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方略、执政资源等多方面内容。党的执政理论建构了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为形成健全的、良性互动的党政运作机制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与政治方向, 并在分析社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 针对现实与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 建构了党与社会、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确定了基本原则。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 如何使党在方方面面都处于进取状态, 无论党的组织行为还是党员干部的个体行为都能够走在时代前列, 这是共产党能否获得生命力、获得群众认同的重要问题。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