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02980伤寒论

睦霖题库>高等教育医学类自考>02980伤寒论

中医学是如何认识霍乱的?

正确答案: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霍,有迅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因其发病突然,病势急剧,顷刻之间吐泻并作,而挥霍撩乱,故名霍乱。
霍乱是中医学非常古老的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曾多次提到该病名。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灵枢•经脉篇》又云:“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灵枢•五乱篇》指出:“清气在阴,浊气在阳……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可见在《内经》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霍乱是以上吐下泻为主症的胃肠疾患。
《伤寒论》继承《内经》的理论体系,列霍乱病专篇,创立了霍乱病辨证论治的方法,但略于对该病病因病机的探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22有霍乱诸候,认为冷热不调,饮食不节,使人阴阳清浊之气相干,而变乱于肠胃之间,则成霍乱。唐•孙思邈也认为:“霍乱之为病也,皆因饮食”;他指出:“大凡霍乱,皆中食脍酪,饱食杂物过度,不能自裁,夜卧失覆,不善将息所致。”霍乱的发病主要由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生冷、寒热不调或感受时邪所致;脾胃损伤,升降失常,气机逆乱,清浊失位是其基本病机;浊阴不降反而上逆则呕吐,清气不升反而下趋则泻利,故以上吐下泻并作为主症。
霍乱病的分类,《诸病源候论》和《外台秘要》又根据临床见证的不同,分为干霍乱、湿霍乱两类。即病人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腹中绞痛,烦闷不安,短气汗出者为干霍乱;上吐下泻,吐泻并作者为湿霍乱,而湿霍乱又有寒霍乱和热霍乱之异。根据《伤寒论•霍乱病》篇所论内容看,仲景仅论及湿霍乱中的寒霍乱证。
由于霍乱病的发生也与感受外邪有关,并可伴见头痛身疼,发热恶寒等症状,与伤寒相类似。故仲景将霍乱病篇列于伤寒六经病证之后,以资鉴别。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中医之霍乱似可包括西医学之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以及由感染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烈性传染病霍乱等多种急性胃肠道疾患。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