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哲学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天”范畴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天可指颠顶、天命、自然、天志、万物之祖、道、理、性、心、气及宇宙空间等多样性的含义,但就其性质归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然之天:包括作为实体和属性的存在两个方面。天作为实体的自然界,为人的认识世界准备前提和条件,提供认识的对象和源泉;作为属性的存在,则表现为自然的客观必然性。儒、道均主张自然之天,但儒家之自然是指有其自身职能的自然界或自然属性;而道家之自然却意在自然而然或自然无为,着眼点在人对天的顺从和效法。哲学史上以积气或气化释天者也可以划归为自然之天的范畴,而近代则主要根据西方自然科学的知识,将天视同为整个宇宙空间。
(2)主宰之天:包括人格化至上神和客观必然性双重含义。人格化至上神表现为天命、天志、万物之祖等概念并在冥冥之中主宰着宇宙和人事,在先秦、汉唐时期有较多的市场。主宰之天的特点是具有无上的权威,人事活动的一切,只能在不违背天意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但因天人相类是主宰之天得以成立的一个前提,故人对天亦不是绝对被动,人可以以行感天,并通过其行为的善恶来对天施加影响。
(3)本体之天:包括道、理、性、心、气等不同的界定,天论实质上是本体论。天作为形上本体,是哲学体系构造的根据,它引起本体与现象、形上与形下的相互关系,要求人们不仅要注意“下”界的可感的现象,更要透过现象去探究“上”天的不可感的本体。本体之天在宋明时期成为天的主要的规定,天人关系实际上是人与其内在本性或外在天理的关系,人性即天理,它规定着人的道德本质并为人提供为善去恶的先天根据。
(4)至善境界:天作为至善境界,为人们的道德修养提供终极的目标和典范。不论是尽心、知性、知天还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亦或穷理尽性、自明而诚,天都是最高的理想境界,其人格化表现即是圣人。但这实际上只对儒家有意义。
(5)宗教之天:佛教的天仍在六道轮回之中而非最高境界,道教的天虽指其神仙境界而为人所追求,但它却不是纯粹的道德修养,而是融人形神一体的肉身修炼。宗教之天:佛教的天仍在六道轮回之中而非最高境界,道教的天虽指其神仙境界而为人所追求,但它却不是纯粹的道德修养,而是融人形神一体的肉身修炼。儒家圣人所走的是自诚而明人天道路,儒家的天人关系是强调在“天人合一”、“天人一体”作为人生修身的最高境界,作为“人道”、“人性”本源或本体的是“天”、“天道”,虽然孔子因“天道”玄远而罕言之,而历代儒家学者则往往以“天道”制约“人道”,以“人道”上达“天道”为终极关怀。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