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大学生村官考试

睦霖题库>其他招录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

试述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点;病害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在国内的适生区域以及检疫检验方法。

正确答案:症状:
植株矮化;病穗肥大,小穗小花增多;菌瘿粗短,近球形,较坚硬,压碎后露出黑粉,有鱼腥臭味。
病原菌
冬孢子:球形或近球形,黄褐色—暗褐色,表面有多角状网纹。
冬孢子萌发—无隔先菌丝——担孢子(8-66个)—异性结合成H形—双核侵染菌丝或镰刀形次生担孢子—侵染菌丝。
发生规律
越冬场所:以冬孢子活菌瘿在土壤中、种子表面或粪便中。
土壤带菌是主要侵染病原,分散的病原冬孢子在病田土壤中存活1年,菌瘿可存活3-10年。
冬季日均温0-10℃的日数40d以上,稳定积雪70d以上,积雪厚度10cm以上适于发生。
低温和积雪天数增多,积雪厚度增大,发病变重。土壤中的冬孢子→双核侵染丝→麦苗幼嫩的分蘖→细胞间隙蔓延,经50d到生长点→穗基原,花器→破坏子房,形成冬孢子堆。
传播途径(流行条件):
种子调运和被孢子污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运输工具等远距离传播。
病区土壤带菌是主要的侵染源,在收获或储运期间,菌瘿或冬孢子常撒落田间和被风吹到附近田块。
粪肥和秸秆也传病。
我国适生区域
西北高原冬麦区和新疆、青藏高原晚播冬麦区为高危区;江淮流域及华北、东北的冬麦区为危险区;西南高海拔地区为可能区;春麦区不发病。
检疫检验方法
检测:直接检查、洗涤检验、冬孢子形态鉴定、冬孢子自发荧光显微检验、冬孢子萌发实验、PCR技术检验
检疫:高温灭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