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畜牧、兽医科学

睦霖题库>兽医考试>畜牧、兽医科学

肉仔鸡公母分养为什么比混群饲养好?

正确答案: (一)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速度快,母鸡生长缓慢。1日龄时小公鸡日增重比母鸡高1%,随着日龄的增长,日增重差别愈来愈大,最大可相差25%~31%(依杂交组合不同,波动在16%~31%之间)。公母混群饲养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其体重分布不均,差异很大。即使完全相同的日粮,每增重1千克所消耗的饲料,小母鸡比小公鸡高2%~8%,而4~10周龄的相对生长量却低15%~25%,成活率则低1~2%。公母分群饲养比混群活重可多8%~15%,还可将小母鸡的饲养期缩短3~5天。
(二)蛋白质需求量不同:小公鸡对蛋白质含量高的饲粮反应比小母鸡好,而且在2周龄以后,小母鸡对蛋白质的要求比小公鸡为低。如果后期日粮蛋白质含量比前期减小2%~4%,则小母鸡可较小公鸡长得快,并且不会对其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小公鸡则反而有可能降低饲料转化率。
小公鸡在肥育阶段的头3周,对低蛋白质水平较为敏感。因此在此阶段,如日粮蛋白含量低于20%,则生产性能下降。如果雌雄混饲,结果带来要么小公鸡蛋白质不足,要么小母鸡蛋白质过多。普遍提高饲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肯定能提高小公鸡的生产性能,但蛋白质过量却抑制小母鸡的生长。
(三)沉积脂肪的能力不同:公鸡沉积脂肪能力差,母鸡沉积脂肪的能力强。这就反应出公母鸡对饲料的要求不同,公鸡日粮能量要求较高。
(四)对钙、磷及维生素的需求不同:小公鸡对钙、磷的需求量要比同龄小母鸡高;对维生素A、E和B族的需要量也是小公鸡比小母鸡高。因此,当配合日粮时,如果雌雄混合,势必以小公鸡为标准,在配合饲料中增加维生素的用量,因而提高了饲料成本。
(五)对温度的反应不同:雄性肉用仔鸡体重随温度上升而有较大下降,但采食量的减少小于母鸡,雌性肉用仔鸡则随饲养温度每上升1℃饲料转化率减少0.45%。在较低温度下,雄性肉用仔鸡饲料转化率随温度上升明显下降,但在较高温度下饲料转化率下降较少。  然而,如果温度在10~21℃范围时,雄性肉用仔鸡饲料转化率可提高0.57%,大于雌性肉用仔鸡(0.48%)。由此可见,温度升高可使雄性肉用仔鸡比雌性肉用仔鸡节约更多的饲料。所以,在商品肉用鸡生产中,如果采用公母分群饲养,只要对温度实行最佳控制,就可降低雄性肉仔鸡饲养的成本。
(六)羽毛生长速度不同:公鸡长羽慢,母鸡长羽快。据此反应出同期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同时也表现出胸囊肿严重程度不同。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