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00160审计学

睦霖题库>高等教育经济类自考>00160审计学

审计的分类

正确答案:审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具体表现为:
(一)审计按主体分类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的特征主要是在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被审计单位上,体现了国家所有权的特征。
《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对象的实体即被审计单位是指所有作为会计单位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财政部门、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行政机关、国家的事业组织、国有企业、基本建设单位等。审计对象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述部门的财政预算、信贷、财务收支(负债、资产、损益)和决算,以及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审计署还将把审计对象延伸到中央驻香港机构和中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2.民间审计
由于民间审计可以接受不同所有者委托的特征,不仅民间审计主体采取法人的形式,而且,其审计活动也是通过委托受托进行的,其被审单位依委托审计的主体的所有权性质不同而各异。
3.内部审计
由于内部审计只是代表某一特定的所有者或集团。所以,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就都直接设立于特定组织或部门、单位内部,其审计的对象也只限于特定财产经管者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二)审计按内容分类为财务审计、法纪审计和效益审计
1.财务审计
由于财务审计侧重于真实性、正确性审计,因而主要通过鉴证职能来完成。
2.法纪审计
由于法纪审计侧重于合法性审计,因而主要通过监察职能来完成。
3.效益审计
由于效益审计侧重于效益性审计,因而主要通过评价职能来完成。
(三)按审计范围分为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
全部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或全部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计。
局部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部分会计资料或部分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计。
专项审计是指根据特定需要或目的进行的审计。
(四)按审计时间分为事前审计、事后审计、事中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发生的过程中进行的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审计。
(五)按审计执行地点分为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报送审计是指审计机关通知被审计单位将有关资料在规定的时间送到指定审计地点,由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
就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或民间审计即社会审计组织派遣审计人员到达被审计单位依法进行的审计。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