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

试分析《家》的多重主题

正确答案: (1)礼教吃人——“礼教吃人”是小说的突出主题。封建礼教是导致年轻一代悲剧的重要原因,小说中,觉新与梅(钱梅芬)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他们之间从恋爱到婚姻的情感纠葛,乃至梅的远嫁病死、瑞珏的难产而死、鸣凤的投湖自尽,以及婉儿逼嫁被迫害而死,都深刻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年轻一代、尤其是女性的蹂躏和摧残。这些女性身份、地位、性格、遭遇各不相同,但结局却是一样,都是被封建礼教迫害而死,她们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了千百年来生活在礼教阴影下的女性的共同命运。
(2)旧制度的崩溃——从《家》中也可以看到,无论如何旧制度已开始崩溃,表面凶狠而内里衰败,它可以吞噬弱者,却无法再压制反抗者。
“旧家庭渐渐地沉落在灭亡的命运里面了,我看见她一天天往崩溃的路上走,这是必然的趋势,是被经济关系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不管封建礼教的卫道者怎样抗拒和挣扎,历史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的。”(巴金《关于〈家〉》)
封建家庭内部的腐败、自私、虚伪、愚昧、荒淫、坐吃山空以及互相的倾轧、勾心斗角都已经宣告着封建制度本身已经腐朽到了灭亡的阶段。旧制度的崩溃还表现在高价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权威的丧失,和高家年轻一代精神枷锁的逐渐被打破。“冯家亲事的暂且不提”预示着封建旧势力的让步,也预示了高家时代所承袭的旧制度的死亡。
(3)“作揖哲学”的破产——巴金说:《家》里唯一“真实的人物”是他的大哥(觉新形象)。他是被“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活生生断送了的”。通过觉新的命运,巴金告诉读者,在与反动封建势力的抗争中,一味的妥协、忍让是不足取的。小说以悲剧人物的命运从反面暗示了抗争是唯一的出路。
(4)“叛徒”的呐喊——觉慧是黑暗沉闷的高家的亮点,是一股冲撞的激流,给腐朽没落的高家带来一丝生气。小说大胆热情地刻画了这位幼稚而大胆的叛逆者。可以说,觉慧形象寄托着巴金的理想,在他身上,使人们看到被“五四”唤醒的一代新人的身影。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