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00658新闻评论写作

睦霖题库>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658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为什么也要注意形象和感情?

正确答案:新闻评论主要靠逻辑的力量说服受众。如果在评论的论述中适当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或者使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就可以把说理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从而把评论写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使受众更容易理解评论的内容和思想。
善于运用比喻
运用比喻是形象说理常用的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通过鲜明而熟悉的事物理解评论的思想内容。这种说理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刻的思想讲的通俗易懂,增强评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语言文字的形象性
为了使说理形象生动,还可以运用“画像”的方法,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的形象。这种形象化的笔法的运用,要求作者深入观察生活,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从而选择适当的形象,同时在描述过程中,就自然包括了作者或褒或贬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道理就可讲的生动而贴切。
诗文曲故形象的借用
巧妙而恰当的运用成语典故、寓言故事以及古代诗文,也是形象说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评论可以从一个故事引发议论,可以依托一个人物形象以古喻今,也可以借用一句诗文或成语作为标题或用于文中说明自己的观点,等等。这既有助于说理,也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新闻评论既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它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受众,还要在感情上打动他们。有一种所谓“零度风格”的理论,意思是说理的文章不应当带有感情色彩,应当是纯客观的、不动声色、不带感情的。其实这是一种歪曲,起码是误解,而在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如果真的如此,写出的评论只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教条,或者干巴巴的讲一些空洞的道理。评论作者的情感,他对所评论事物的或褒或贬、或爱或憎的态度,是自然的流露,而不是外加上去的。在实际生活中,理与情常常是联在一起的。我们常说的通情达理,就是说一个人做事要入情入理,你讲的话人家乐于接受,你办的事也容易行得通,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义融的关系,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
有所为而作和有所感而发
新闻评论要有所为而作,还要有所感而发。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角和感受,才能既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并自然地流露在评论的论述中。一个评论作者既要志存高远,有远大的革命思想,同时还要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分析的武器。这样才能以现实斗争的参加者的身份面对现实,而不是做一个旁观者或看客。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不会空喊口号或用自己的偏见、成见去误导受众。
形象的感情色彩
形象是比较容易表现感情的。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在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中,可以通过形象说明一定的道理,也可以借用形象或通过对客观事物形象化的描绘,表达作者的感情,从而增强评论的感染力,引起受众的共鸣。
修辞手段和感情色彩
新闻评论的感染力如何,首先要看它的内容。如果从评论的内容出发,恰当而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也可以使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恰当而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也可以使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增强评论的感情色彩。比如,可以用排比句或对偶句的方式渲染气氛,表达作者的情感;可以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加强节奏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鲜明;还可以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和论述方式,引发受众的思考和共鸣。修辞的手段和方式很多,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得恰到好处,增强评论的效果。如果不顾内容而片面地在修辞上下功夫,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所以这也不是个单纯的文字技巧问题。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