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国新闻事业史

《大江报》是一张怎样的报纸?它有何显著特色?

正确答案: 辛亥革命前夕,武汉地区的革命活动和办报活动十分活跃。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等革命团体相继成立;《楚报》、《通俗白话报》、《湖北日报》、《江汉一日报》《商务报》、《大江报》、《雄风报》、《鄂报》等陆续创刊,形成了当时国内革命报刊宣传的又一中心。在这些革命报刊中,办得最为有声有色、影响也最大的是文学社的机关报《大江报》。该报1911年1月3日创刊于汉口,由同盟会员胡石庵办的大成印刷公司承印,湖北著名革命党人詹大悲、何海呜主编。詹大悲是湖北蕲春人,中学毕业后即参加湖北地区的革命活动,是群治学社、振武学社和文学社的宣传骨干,曾主编过群治学社的机关报《商务日报》。《商务日报》因报道湖南抢米风潮和准备武装起义被查封后,他参加了《大江报》的创办,不久成为该报经理兼主编。
《大江报》有两个不同于其他革命报纸的显著特点。
第一,它以清政府的新军下级官兵作为主要宣传对象在新军中发展个人订户,聘请特约记者和通讯员,发展革命团体成员,并吸收他们参加报纸缡辑工作。何海鸥和其他一些工作人员,原来就是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大江报》以大量篇幅报道新军士兵的消息,反映他们的疾苦,诉说他们的不平,维护他们的利益,因而很受新军士兵的欢迎,他们有事就去向报社反映。报社经费有了困难,他们节衣缩食来捐助。在《大江报》的宣传教育下,有3000多人参加了文学社。当时湖北新军是15000人,参加文学社和其他革命团体的士兵占了1/3,这就为武昌起义打下了基础。第二,《大江报》敢发惊人之语。创刊伊始,它就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大胆发起攻击。1911年7月17日,它发表了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驳斥了立宪派企图用“和平”手段来使清政府进行政治改良的主张。7月26日,又发表了黄侃写的著名文章《大乱者嫠中国这妙药也》。文稿章尖锐不可当地指出:中国已病入膏盲,非有“极大之震动,极烈之改革”不能嫠中国。只有“大乱”(即革命),才是医治膏盲之症的“妙药”。全文只有211个字,写得很精练,写得悲愤,尤其是它的标题,尖锐泼辣,准确多愁善感明、生动形象。具有极大的宣传鼓动力量。这两篇文章发表后,犹如在一触的火药箱上泼了油,大大鼓舞了革命人民的斗志。湖北反动当局惊恐万状,便于8月1日派军警包围报馆,逮捕了詹大悲,何海咆自动投案。事件发生后,武汉革命团体举行集会抗议,新军士兵表示声援,全国各地新闻界能电谴责。湖北官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放弃对詹、何二人重判的打算,只判了18个月,《大江报》被封。
《大江报》出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该报被封两个月后,武昌起义就爆发了。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