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文学理论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文学理论

谈谈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正确答案: 首先,文学活动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中外文学史的事实表明,各民族的文学都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都有一个继承、借鉴与革新、创造的历史过程。文学活动的发展,要以从它的先驱者那里承继下来的条件作为创造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不仅表现在优秀文学传统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方式方面,而且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上。从思想内容来说,历史上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思想感情的作品,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继承性。从艺术形式来讲,每个时代的作家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继承过去时代所开成的文学传统和创作经验,特别是进步的创作方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比如唐代诗歌的繁荣,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是《诗经》、楚辞、乐府、魏晋六朝诗歌的直接继承与发展。齐梁时期讲究声律对偶,对于唐诗中律诗格律的形成,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涌现出许多世界一流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因此积累了无比丰厚的文学传统和遗产。它肇始于过去,积淀于现在,影响着未来。因此学习、继承古代优秀文学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的社会主义新文学,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显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继承古代的优秀遗产、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并不意味着“全盘继承”,而应该批判地继承,这里所说的“批判”不是否定一切、横扫一切的所谓“大批判”,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弃之糟粕、取其精华。毛泽东曾经明确指出必须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他不仅全面论述了批判继承优秀文学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了继承与批判继承与创造的辩证关系,还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批评了文学教条主义。因此,我们只有对过去的文学遗产予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总结,才能正确的继承和借鉴,才有可能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创造。
其次,由于文学传统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因此传统与反传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文学活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必然性、规律性的现象。钱钟书先生所提示的相反相成、传统与反传统的现象,是世界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地解放思想,打破种种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中继承、革新和创造。对于一些古代优秀作品,我们要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给这类作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批判其消极的成分。比如《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似的艺术杰作,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真实地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表现了封建社会“死而不僵”的时代特征。但是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色”、“空”观念和“补天”思想,则是明显的消极的成分。因此,运用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原则加以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显得尤其重要。总而言之,继承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革新也不是全部抛弃,从零开始。而要既讲变革又讲继承,在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目的。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