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简要分析话剧《茶馆》的象征性。

正确答案: 《茶馆》是写实剧,在对旧北京风俗的描写上,可以当作史料来读;但《茶馆》又是象征剧,《茶馆》第一幕“秦庞对阵”和第三幕“三人自奠”都有着很强的象征性。
第一幕中,阔少而成为新兴资本家的秦仲义不是革命党,他骄傲地认定只有他的实业救国的理想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对常四爷的仗义施舍乞丐他不以为然,认为只是解决当时当地的小问题;对庞太监这样的老朽,表面虽不敢得罪,但也不放在眼里。而在庞太监的眼里,秦仲义不过是一个乡下的土财主,但自己还得和他过话,实在不甘心。于是,两人的对话,虽然客气,却都绵里藏针。两人都谈到刚刚问斩的谭嗣同等人,庞太监以此威胁秦仲义,一句“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语带杀机,而秦仲义的“我早就知道”就轻轻拨掉了对方递过来的千斤重负。几句对话,似乎是秦仲义在毕恭毕敬地对待庞太监,而从庞太监“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这一虽然语带讥讽,但也反映实情的话,也能见出庞所代表的力量的失势与气馁。秦仲义是刚刚兴起的民族资本家的象征,而庞太监则是皇权的象征,前者生气勃勃,充满了骄傲和自负,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后者大权虽仍在握,但明显地力不从心,封建皇权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程度。
第三幕,年老的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为自己将来的死做祭奠,从最表层的意义上,是象征着埋葬一个旧的时代,人物在埋葬自己的过去,同时也埋葬了那个旧时代。而从更深的意义而言,三个善良的人,在人生的晚年都感到无望,他们人生的道路并不同,而结局却一样凄惨,确实有更深的象征意味。常四爷一生仗义,敢作敢当,但末了以卖花生米度日;秦二爷家大业大,志大气盛,但末了财产被不公平地充公,一文不名;王利发同他们两位都不一样,他当了一辈子的顺民,到末了苦心经营一生的茶馆还被人骗去,即将被扫地出门。老舍写了这三个人性格、人生追求的不同,我们也可以说,秦二爷的末路,象征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不可能顺利发展;常四爷的遭遇,象征着个人反抗社会的必然失败;而王利发的结局,则说明了在一个黑暗的社会,当顺民是并不能维持住既有的生存的。但如果我们结合老舍的其他创作来看,王利发的一句“我得罪了谁”,正如《骆驼祥子》当中祥子的“我招谁了”,既是质疑,也是强烈的不满,象征着作者对世事的一种悲观的宿命感。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