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汉语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汉语史

试从汉语被动式的发展历史上看汉语使用被动式的条件和特点?

正确答案: (1)从“被”字意义的发展过程来看:
①.《说文》“被,寝衣也。”引申为动词就是覆盖的意思,而施及的意义又是从覆盖的意义来的。这种意义的“被”字一般是用于好事方面的。
②.“被”字还有一种意义是蒙受、遭受的意义,这种意义和覆盖的意义是同一来源。第一种意义是主动的覆盖或施及某一事物,第二种意义是被动的蒙受或遭受某一事物。
(2)特点:被动式的“被”字来自后一种意义。因此,“被”字句基本上是用来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的。王力先生统计《世说新语》全书中被动式27例,有22例是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的,这一表示不幸的语法结构并不限于“被”字句,“为”字句和“见”字句也是如此。
被动式这种基本作用发展的结果,使“被”字句有可能脱离被动式的正常结构,甚至脱离被动的意义而单纯的表示不幸。这种表示不幸的脱离常规的句子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第一种情况:施事者在动词前,受事者在动词后,和一般“主动宾”的结构相似,但是,“被”字放在主语的前面。除非词序变换,否则不能成为被动式:
“被猴行者骑定馗龙。”(等于说“馗龙被猴行者骑定”)
“被你杀了四个猛虎。”(四个猛虎被你杀了)
②第二种情况:在结构上和第一种相同,只是没有被动的意味。“被”字仅用来表示一种不幸的遭遇,而且词序不能变换成被动式:
“白虎精闻之,心生忿怒,被猴行者化一团大石,在肚中渐渐变大。”
“那单可及素号骁勇……却被李思安将兵马藏伏在四处了。”
从这两种情况看,宋元两代“被”字句的用途虽然扩大了,但却没有定型,后代逐渐淘汰了这种脱离常规的形式。但这些情况更有力的能够说明被动式的基本作用就是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