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后,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以使贫困人群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经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恐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随着各种社会福利的不断扩大,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不断提出过高的社会福利诉求,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国等国甚至高达50%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各国被迫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失业救恤金发放数额和适用人群减少,各种社会保险中国家承担的费用减少,个人承担的费用增大等。改革虽有阻力,但最终得以推行,对西欧各国财政状况好转起了重大作用。--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后50年代推动西欧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多种因素。并概括同一时期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对西欧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对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启示。

正确答案: (1)多种因素: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运动高涨,威胁资产阶级统治;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罗斯福新政加大了社会福利;二战后西欧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贫困人群扩大;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流行。对西欧国家的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对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2)改革原因:高福利挫伤了一些人的生产积极性;高福利不利于科技教育发展;高福利导致严重的财政困难;高福利是导致经济“滞胀”的因素之一。(3)启示: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稳定社会秩序,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必须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完善社会保障过程中国家不应大包大揽,防止社会惰性。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