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西塞罗材料二虽然法律已经颁布,但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市民法深藏于祭司团的神龛之中。”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大祭司科伦卡尼乌斯公开传授法律知识,解答人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法律从秘密走向公开,广受欢迎。--周枏《罗马法原论》材料三公元前367年和公元前242年,罗马相继确立了内务大法官和外务大法官,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的民事纠纷……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安托尼亚那敕令》,废除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准予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或臣民一般都可取得市民权。--周枏《罗马法原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罗马法的有关规定,归纳出罗马法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公元前三世纪中期罗马法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3)材料三反映了罗马法又有什么转变?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从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古罗马人对法律有怎样的态度?

正确答案: 1)“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说明罗马法重视证据。“与其判处无罪之人……法庭即不予受理”说明罗马法遵循一定的受理原则。“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说明罗马法实行无罪推定和辩护制度。(2)变化:由秘密走向公开;由祭司贵族垄断到平民参与;平民由知道到理解法律内容。(3)转变:法律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原因:随着罗马人对外扩张步伐的加速,越来越多的非罗马外邦人加入到罗马属民的行列之中: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4)崇尚法治的精神,追求法律地位的平等。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