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文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文学

结合《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论析老舍整个小说创作在对民族传统文化反思、批判方面的总体价值与特色。

正确答案: 《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这现实主义两部作品,都充分表露了老舍对于我国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在我国处于巨大历史变革的时代,民族传统文化严重落后于社会现实,是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生活在动荡年代的思想还为扭转过来的平凡市民,倍受痛苦的煎熬,他们中间有些人被无情的社会现实逼迫得走投无路,最终丧失了劳动者的美好人性;令人激动的是,更有一些人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从苦闷、彷徨中觉醒过来,走向新生活。
《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正是这种思想转变的艰难历程的真实纪录。《骆驼祥子》所写的悲剧之所以深刻,正在于它表现了作为劳动者所具有的美好人性被摧残以及祥子作为普通劳动人民的自身弱点。祥子诚实、质朴、木讷、保守,他原本是农民,来城市中寻找出路,在其生活习性与内在心态中都留下了农民的烙印。他一心想凭自己的力气拉车争饭吃,娶上老婆,建立美满的小家庭。而他的希望一次次的破灭。祥子的悲剧命运,是作为都市贫民所无法摆脱的必然结局。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除了旧的社会环境外,还在于个体劳动者本身的弱点,只看到自己,只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知道同阶级团结起来的共同斗争,共同争取生存的权利。
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通过劳动者个人努力,独自混好是不可能的。在《四世同堂》里,转同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化。作品所描写的是,居住在小羊圈胡同里的人们的文化心态,反映了典型的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祁老人这一形象就体现了这种传统文化心理。他是胡同里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一辈子信奉“磕头说好话”的处世哲学,并将之传授给子孙们,形成“祁家的文化”,祁瑞宣作为祁家的长孙、当家人,深受祖父“祁家的文化”的熏陶。他知道祖父的理想是“四世同堂”,并觉得自己有义务维系这“四世同堂的家庭”,但同时他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不愿留在北平当亡国奴。他没发狠心将人伦中的情义斩断,也知道家庭之累使他和许多人,耽误了报国的大事!为此,他很痛苦。最后,他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为抗战作了许多有益的事。祁瑞宣较祥子进步的地方在于,他冲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摒弃了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找到了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思想文化。
老舍在作品中说明,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改造,民族新文化心理的建构,离不开社会斗争实践,血与火的斗争促进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更新,正是这种血与火的斗争,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在不断发生裂变,消极的成分不断被淘汰,被埋葬,积极的成分蜕变而为崭新的东西,得到发扬。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