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小学班主任考试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班主任考试

究竟有没有“笨”学生?

正确答案: 人们平常所说的“笨”或者“聪明”,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就是指的一个儿童的智力的发展情况。所谓智力就是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综合,其中思维力是核心。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上述五种能力是有差异的,例如,有的人观察力好,有的人想象力好,有的人记忆力好等等,这在日常中也是常见的,也就是智力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据心理学的研究是微乎其微的。有的研究说明,在全人口中智力差异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即是说,智力超常(即所谓聪明的)的约占千分之三,即是说一千个人中只有三个是聪明人,智力低常的(即笨的)也占千分之三。属于正常的却占绝大多数。这就说明,绝大多数儿童都是属于正常的,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致是相当的。因此,从总的情况来看,不存在什么“笨”和“聪明”的问题。即或是前面所述的低常儿童(笨)也是由于患有某种疾病(如脑疾患所造成的智力低常)而引起的,这是属于不正常现象,一般不属我们探讨的范围。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确实有一些孩子“伶俐”一点,有些稍为“迟钝”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每个儿童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有差异的,加上每个儿童本身的主观努力程度不一样,这样,就使得一些儿童好象“伶俐”一些,一些孩子稍为“迟钝”些。也就是我们某些教师所说的某个孩子“笨”,某个孩子“聪明”的依据。
应当指出,一个人的智力好坏是不能遗传的,不是天生的,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特别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对一个人以后的智力发展很有关系。如果一个人加倍努力,勤奋学习,那么,他的智力也会发展得很好,也会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如果一个人不主观努力,那么,他也有可能变成一个“笨”人。我国有句俗话:“勤奋出天才”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前述,我们可以看出,并没有真正的“笨”学生。只要我们教师对智力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再加上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勤奋向上,任何一个所谓“笨”的孩子都会在我们的教育下变成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