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物流管理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管理类)>物流管理

论述推动式和拉动式两种生产方式其物流管理特征的不同。

正确答案: (1)推动式物流管理的特征表现为:
A.在管理标准化和制度方面,重点处理突发事件。
B.在管理手段上,大量运用计算机管理。
C.在生产物流方式上,以零件为中心,强调严格执行计划,维持一定量的在制品库存。
D.在生产物流计划编制和控制上,以零件需求为依据,通过计算机编制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执行中以计划为中心,工作的重点在管理部门。
E.在对待在制品库存的态度上,认为必要的库存是合理的。也即,为了防止计划与实际的差异所带来的库存短缺现象,编制物料需求计划时,往往采用较大的安全库存和留有余地的固定提前期,而实际生产时间又往往低于提前期,于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在制品库存。一方面,这些安全储存量可以用以调节生产和需求之间、不同工序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过高的存储也会降低物料在制造系统中的流动速度,使生产周期加长。
(2)拉动式模式是日本制造业提出的以JIT技术为核心的生产物流管理模式,也称为“现场一个流”生产方式,表现为物流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按节拍的贯穿于从原材料、毛坯的投入到成品的全过程。其基本思想是:在必要的时间将必要数量的物料送到必要的地点。理想的状态是整个企业按同一节拍有比例性、节奏性、连续性和协调性,根据后道工序的需要投入和产出,不制造工序不需要的过量制品(零件、部件、组件、产品),工序件在制品向“零”挑战。必要的生产工具、工位器具要按位置摆放挂牌明示,以保持现场无杂物。 从最终市场需求出发,每道工序、每个车间都按照当时的需要由看板向前到工序、上游车间下达生产指令,前道工序、上游车间只生产后道工序、下游车间需要的数量。信息流与物流完全结合在一起,但信息流(生产指令)与物流(生产)方向相反。信息流控制的目的是要保证按后道工序要求准时完成物料加工任务。
(3)拉动式物流管理的特征表现为:
A.在管理标准化和制度方面,重点采用标准化作用。
B.在管理手段上,把计算机管理与看板管理相结合。
C.在生产物流方式上,以零件为中心,要求前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加入后一道工序,强调物流平衡而没有在制品库存,从而保证物流与市场需求同步。 在生产物流计划编制和控制上,以零件为中心,通过计算机编制物料生产计划并运用看板系统执行和控制;以实施为中心,工作的重点在制造现场。
D.在对待库存的态度上,认为基于整个生产系统而言,“风险”更多地来自于内部的在制品库存。库存的管理思想表现为:一方面强调供应对生产的保证,但另一方面强调对零库存的要求,以不断暴露生产中基本环节的矛盾并加以改进,不断降低库存以消灭库存产生的“浪费”为终极目标。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