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汽车文化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汽车专业)>汽车文化

日本韩国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相类似,但结果不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中日韩人都特别勤奋。20世纪50年代,经过二战(内战)和朝鲜战争两次创伤,除了小规模的纺织业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都是一穷二白。日韩更缺乏资源,甚至重大天灾不断,他们与西方国家成为朋友,从战后的废墟中站起来,早就成为世界经济(制造)强国之一。
相同的路径:①初期,引进外资和技术建厂,以拆散的(KD)零部件组装汽车,也积极推行国产化政策,提高零部件的自制率。这一时期,整车装配厂多,生产分散,达不到规模,成本高。
②当局采取“汽车工业合理化”措施(或类似),果断地吊销了一些厂家的装配许可,只允许他们生产零部件。最后,只剩下少数几家汽车装配厂,形成大公司大规模生产体制。
③政府制订《汽车工业长期振兴计划》(或类似),规定了轿车国产化自制率要迅速提高,降低整车成本。
④开放或鼓励国民汽车消费,扩大汽车市场。
不同的结果:日本韩国汽车工业在较短的20—30年时间内,从无到有,飞跃发展,跻身于世界汽车工业强国的前列,已引起世人普遍重视。
中国汽车工业——国内政治运动政治斗争耽误了30多年发展时间(1958-1978),加上闭关锁国的原因,导致在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没能建立起研发能力与机制,只能走仿制之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汽车工业从小到到大的过程中,汽车厂不注重不关心自身产品的研发能力,普遍走向另一个极端——引进之路,更多热衷于中外合资(代工)生产国外品牌汽车挣快钱,无心发展自主品牌,无心提高自身研发水平,始终处于引进——消化——再引进——再消化的怪圈之中,导致今天汽车产销世界第一,但生产的车型大多是国外品牌,而国产品牌汽车产量份额严重偏小,车企研发能力弱小,只能生产低端车型,在国内车市影响(话语权)偏弱国际车市基本无影响的现状。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