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影视文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影视文学

结合四大名著讲述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作品的改编方式方法原则利与弊?

正确答案: 影视文学改编,即运用影视艺术思维,遵循其影像艺术的规律和特点,将以文学为媒体的文学作品转化为电影电视为媒体的影视艺术作品。
影视作品的改编方式和方法:
再现式改编:比较准确,完整的再现原作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以及风格,情调等,关于历史或地域的文学名著改编,还应该注意既不能违背时代与环境的真实,又能适应于今天的现实。再现时改编要对原著进行必要的浓缩,扩充,或是挪移,进行结构上的调整。例如: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
节选式改编:编者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从原作中节选出一段相对完整的事件,情节,改写成影视剧作。在不违背总体真实的前提下,将原作的某些片段经过处理,适当吸收原作其它部分的内容,构成一个新的整体。例如:电影《赤壁》节选自《三国演义》
取材式改编:改编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进行重新构思,组合和再创作,形成一部新的作品。例如:《满城尽带黄金甲》
重写式改编:所谓重写,是指改编完成后的影视剧作,一方面仍以原作为基础,受原作所提供的叙述框架和主题,题材,人物等限制,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改编者自己的审美理念,创作意图,艺术个性对原作进行增减,重组,形成与原作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作品。如:电视剧《西游记后传》
改编原则
整体性,延续性原作:为了重新构造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对于原作的修改,加工,创作都必须服从总体的需要,并以此为核心,确定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场面,细节等,要改编一个作品,内容的完整性不容忽视,不可断章取义,对观众进行误导,整体原则不容违背,整部作品基调,主题要标准化,例如:主题,人物,故事结局等不容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性原作:遵循原作中的时代背景,事件背景,情节背景,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等,与原作保持一致,否则会造成对于原作的歪曲。改编要承担忠于原作的责任。
影视化原则:改编时必须尽量删减转化原作中不善于通过视听手段加以表达的内容,还需要把原作的内容转化成视听内容,所以改编原作所拍摄出来的应更能够突出表现原作,具有让大众接受的画面感,认同感。
改编的利与弊
近年来,一大批作家的作品被先后改编成影视剧,一方面提升了原作的影响力,扩大了知名度,加速了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和普及面,以及文化的传承,降低了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力,更能够便于欣赏和接受。也更加吸引全年龄层次的观众群。
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填补了荧屏的空白,丰富了观众的业余生活
另一方面在收获市场的同时也可能伤害到了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在影视作品改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总会改变原作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因其对于原作的理解不同,所造成100个导演可以拍摄出100个版本的《红楼梦》,并且会依据市场社会环境的不同时期,表达不同的观念与方向,侧重点将会与原作产生差别。
将小说中存在的无限遐想,变为影视作品中真实的场景,具体的人物形象,需要制作人员具有深刻理解原作的专业素质,如果做不好,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例如:新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很多改编的地方与文学作品差距较大,观众并不认同,造成直接影响作品的市场价值。
在改编的过程中对于导演,编剧,演员,化妆等人员的理解力,创作力都是极大的压制,发挥空间受到限制,很难做到所有观众的一致认可,造成大部分影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难超越原作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问题存在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从提升当下中国影视作品水平出发,我们乐意看到更多优秀的小说家加盟剧本创作领域,如果从小说纯洁性原创性出发,希望优秀的小说家与影视圈保持距离,因为并不是所有成功的优秀小说都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