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刑法学
睦霖题库
>
大学试题(法学)
>
刑法学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正确答案:
明智自己的行为;放任(希望)
答案解析:
有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
最新试题
·
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决定罚金数额。
·
《刑法》第133条规定:在道路上驾
·
我国刑法规定对单位犯罪,一律实行双罚制。
·
对于精神病人的侵害行为,绝对不能实行正当
·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
·
下列 哪些行为人完全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
刑法的体系就是刑法规定的、按照一定次序排
·
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
·
以形成方式为划分标准,可以将犯罪主体的特
·
危害行为是()构成客观方面的()。
热门试题
·
根据刑法规定,国家机关也可以成为犯罪的主
·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
《刑法》第192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
·
刑法的效力范围可分为()和()。
·
下列哪一个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
·
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包括危
·
刑罚裁量原则是:()。
·
《刑法》第192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
·
下列哪些情节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