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睦霖题库>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沈从文作品所展现的人生形式和融入的作者的理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边城》的人生是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展开的。清澈见底的白河水,翠色逼人的茶峒的山,河边的吊脚楼,掩映在桃李花树间的人家。作者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茶峒民风的醇厚:这里的人们无不轻利重义、守信自约。总之,这里的“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人们与山水相依,和谐共处。作者在山清水秀的自然中,重点描绘了主人公翠翠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翠翠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长大,大自然既赋予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恬静自守;情窦初开之后,内心对于爱情有着渴望,但亦仅仅止于希望,在希望中等待,在等待中希望。看似顺乎自然,不怨不争,内心却贞静自守,有所不为;面对灾难与逆境,坦然领受,哀伤中充盈着坚韧。《边城》中的人物描写是中国画式的,作者不追求人物的多方面的复杂性格和多层次的复杂心灵的描写与揭示,追求的是传神写意,情景相生,山水的光影与人文的风流交融,呈现出美丽的人生境界。
《边城》所展现的人生形式具有它的真实性,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理想。湘西社会曾经有过那样单纯、朴素的人生,有过牧歌般的乡村生活;对于沈从文的人生经历而言,在故乡愉快的少年人生所留下的真挚的情感永远是真实的。然而它又是理想化的。《边城》所处理的时间与空间并不是运动着的社会历史时空,“边城”是一个极度净化、理想化的世界。作者的理想是为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边城》正是试图将这种理想化的生命形式“保留些本质在年青人的血里或梦里”,去重造我们民族的品德。《边城》的世界其实并不平静,其故事情节仍然包含了强烈的悲剧性,母女两代人的婚姻悲剧客观上说明,即便在美丽的“边城”,作为人类最基本欲望之一的性爱的欲求也不能得到满足。翠翠父亲的惨烈、杨马兵的凄苦、天宝的绝望、傩送的两难,昭示着这世外桃源深层的不幸。但作者却无意开掘边城人生,尤其是翠翠人生的悲剧内涵,也无意在小说中刻画其悲剧性格。在边城,人生的欲望尽管与任何地方的人一样,但是那欲望始终是淡然的。在翠翠母亲的故事中,他们在爱的要求遭到阻力之际,对于环境没有采取任何抗争,双双殉情。饱经风霜的老船夫眼看翠翠走上母亲这条路,为避免悲剧命运,尽了自己的努力,而这些却促成了翠翠的悲剧,形成了对于人事的讽刺。人在环境面前的顺乎自然,安于命运的人生态度正是沈从文处理悲剧性题材时异于其他新文学作家之处。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