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病理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医学)>病理学

简述良性高血压兵的分期以及各器官的病变。

正确答案:良性高血压分为三期:
Ⅰ.功能紊乱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高级中枢神经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血压波动性升高,可伴有头昏、头痛,经休息或药物治疗血压恢复正常。长期反复洗小动脉痉挛和血压升高,受累的血管逐渐发生器质性病变,发展为下一期
Ⅱ.动脉病变期:⑴细动脉硬化:表现为细动脉玻璃变性。
⑵肌型小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⑶大动脉硬化:弹力肌型及弹力型大动脉可并发动脉粥样病化。
临床表现:血压进一步升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失去波动性,需降压药能降低血压。
Ⅲ.内脏病变期:
⑴心脏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大;向心性肥大
肉眼:心脏肥大,重量增加,左心室壁增厚,可达1.5~2.0cm,左心室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腔不扩张,甚至略微缩小,称为向心性肥大
镜下:见肥大的心肌细胞变粗,变长,并有较多分支。细胞核较大而深染。
⑵肾病变: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肉眼:肾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表面布满无数均匀的红色细颗粒。切面,肾皮质变薄,一般在2mm左右(正常厚3~5mm)。肾盂和肾周围脂肪组织明显增生。
镜下:肾入球小动脉玻变,小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硬化:肾小球发生萎缩、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的肾小管由于缺血而萎缩、消失;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周围残存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代偿性扩张。
临床表现:早期,左室向心性肥大能完全代偿其功能,使心输出量维持在正常水平,不引起明显症状。晚期,左室离心性肥大,心功能失代偿,出现左心衰竭的表现。伴发冠状动脉粥样病化者,更易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如心绞痛等。高血压性心脏病者出现心力衰竭则预后不良,存活五年以上者仅有50%。
⑶脑病变:脑细小动脉痉挛和硬化,引发脑病变。
①脑水肿:由于脑细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眼花、呕吐等
1.高血压脑病:脑水肿加重,使血压急剧升高而引起以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
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和视物障碍。
2.高血压危象:意识障碍、抽搐,病情重危,如不及时救治易引起死亡。
②脑软化:由于脑细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而发生坏死,坏死组织溶解液化,形成质地松软的筛网状病灶,通常为多发而微小的梗死灶故称微梗死灶或脑腔隙状梗死,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
③脑出血:是最严重而且致命的并发症,多为大出血,出血区脑组织完全被破坏形成囊腔状,其内充满坏死脑组织和血凝块。当出血范围较大时,可破入侧脑室。常发生于基底节、内囊,其次大脑白质、脑桥和小脑,约15%发生于脑干。
原因:A、血管破裂;B、微小动脉瘤破裂;C、豆纹动脉直角分出
临床表现:因部位、量而异。可表现为突发性昏迷、呼吸加深、脉搏加速、肌腱反射消失、肢体迟缓、大小便失禁等。严重者可发生陈-施氏呼吸、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内囊出血者可引起对侧肢体偏瘫及感觉消失。出血破入脑室时,患者发生昏迷,常导致死亡。左侧脑出血常引起失语。脑桥出血可引起同侧面神经麻痹及对侧上下肢瘫痪。脑出血可因血肿及脑水肿导致颅内高压,并可引起脑疝。小的血肿可被吸收,角质瘢痕修复。中等大出血灶可被胶质瘢痕包裹,形成血肿或液化成囊腔。
⑷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因硬化而出现变细、迂曲、反光增强、动脉交叉压迫症的等。晚期视网膜渗出、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视力可受到不同影响。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