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事物表面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它有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基本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对事物本质、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它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基本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表现在: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现象,只有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总是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感性认识要借助于概念、判断等理性思维形式来表达。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任何理性认识都既要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又要借助于语言和文字等感性形式来表达。可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截然分开的。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割裂两者的辩证统一,在哲学理论上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必要性。唯理论相反,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对于我们反对和克服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否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亘古不变的教条,到处生搬硬套。这两类错误都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都曾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造成过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防止和纠正这两种片面性。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