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学前教育(专科)

睦霖题库>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专科)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请你用幼小衔接工作的相关原理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2)幼小衔接的主要途径: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其他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
(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此案例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这样的教育模式会使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学习轻松,以后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情况,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其实在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
(1)应注重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应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其中包括:培养主动性;培养积极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
(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前准备。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其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培养儿童的这些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