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文学理论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文学理论

如何理解抒情与叙事中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正确答案: 要分析二者的异同,首先要明确二者的差异,由于抒情和叙事是两个相异的概念,因此他们的相异点是明确的,一般的说,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另外,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抒情和叙事的基本差异从内容到话语形式的诸多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由于表达方式的需要,抒情和叙事在不同的文学体裁中各有侧重,在诗词、散文的行文中利于情感的抒发,而在小说、戏剧中叙事的成分就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抒情性作品中也能有叙事因素,叙事性作品中也可能有抒情成分。这便体现了分类的相对性,发现他们之间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才能是更好的理解这两种文学类型的突破口。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一首伤春感怀的抒情,词中记叙了词人醉酒浓睡,试问卷帘人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但没有削弱词的抒情成分,反倒以问答方式、藏问于答的精妙方式,强化了作者心中那一缕淡淡的优伤。在以叙事为主的戏剧文学中,中国戏曲文学却因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唱词多为抒情诗,而且不少宾白也有抒情的风格,比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段唱词“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写的是送别时的情景,但是将爱侣之间伤离别的愁绪曲折委婉的表达了出来,很明显,抒情的意味非常的浓厚。另外,小说也是叙事性很强的文学体裁,但是很多小说中也有鲜明的抒情性,作者情感的抒发在明确了整个文章基调的同时也加上了隽永的深长意味。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