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睦霖题库>执业医师考试>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苯中毒

正确答案: 一、理化特性
苯(benzenE.属芳香烃类化合物,有特殊芳香气味。常温下为油状液体,沸点80.1℃,蒸气比重为2.8。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及丙酮等有机溶剂。
二、接触机会
苯主要有以下接触机会:煤焦油分馏或石油裂解生产苯及其同系物甲苯、二甲苯时;苯用作化工原料,如生产酚、硝基苯、香料、药物、合成纤维、塑料、染料等;苯用作溶剂及稀释剂,在制药、橡胶加工、有机合成及印刷等工业中用作溶剂;在喷漆制鞋行业中用作稀释剂。在现代生活中,住宅装潢、工艺品等制作方面使用苯,增加了一般人群接触的机会。我国苯作业工作绝大多数接触苯及其同系物甲苯和二甲苯,属混苯作业。
三、毒理
(一)吸收与代谢
苯在生产环境空气中以蒸气状态存在,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仅能吸收少量。苯蒸气进入肺泡后,血/气分配系数为6.58~9.3。吸收的苯约50%以原形由呼吸道重新排出。40%左右在体内氧化,形成酚(23.5%)、对苯二酚(4.8%)、邻苯二酚(2.2%)等,这些代谢物与硫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约30%)随尿排出,故测定尿中硫酸盐及尿酚的量可反映近期体内吸收的情况,一部分邻苯二酚也可氧化形成粘糠醛,然后分解为CO2和水排出体外。
在体内的残留苯,主要分布在骨髓、脑及神经系统等含脂肪组织多的组织内,尤以骨髓中含量最多,约为血液中的20倍。苯的代谢主要在肝脏内进行。肝微粒体的混合功能氧化酶使苯羟基化成苯基羟胺。
(二)毒性
苯属中等毒类。空气中苯浓度达2%时,人吸入后在5~10分钟内致死。成人摄入约15ml苯可引起虚脱、支气管炎及肺炎。大量吸入苯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长期接触一定量的苯,可损害造血系统。出现血象及骨髓象异常。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三)中毒机制
苯中毒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结合近代的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有以下观点:①对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苯的许多代谢产物,如苯醌、醌醇、苯三酚等,具有影响细胞内大分子活性的作用,它们可同RNA、DNA、蛋白质上的某些化学基团结合,进而造成酶失活,阻断DNA合成和蛋白质的装配等,如苯酚可连接到DNA或蛋白质的分子上。醌醇、苯醌、苯酚能抑制细胞RNA的合成。苯醌还能与谷胱甘肽分子共价结合,影响其生物活性,而粘糠醛可以和氨基酸或细胞的巯基结合产生毒性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已发现它有明显的骨髓毒性。②苯影响免疫系统,从分子免疫学角度,芳香族化合物与蛋白质结合后极易形成自身抗原,诱发机体产生变态反应,造成血液细胞的损害。③酚类为原浆毒,可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对骨髓中增生活跃的幼稚细胞有明显损害作用。
四、毒作用表现
经呼吸道吸入苯蒸气或皮肤接触苯而引起的中毒。有急性、慢性之分。
(一)急性苯中毒
急性苯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在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例如在密闭船舱、室内喷涂时吸入大量苯蒸气而引起。急性苯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出现昏迷和肌肉抽搐。轻者出现黏膜刺激症状,患者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随后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严重时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呼吸和循环衰竭。高浓度的苯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二)慢性苯中毒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苯中毒,出现造血功能障碍,早期常见血白细胞数减低,进而出现血小板数减少和贫血,患者可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月经过多等临床表现。患者常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造血系统损害以白细胞数减少最常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数低于4×109/L有诊断意义。除数量变化,中性粒细胞中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时,示有退行性变化。此外,血小板亦出现降低,皮下及黏膜有出血倾向,血小板数减至80×109/L有诊断意义。出血倾向与血小板数往往不平行。中毒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尚可引起白血病。
(三)局部作用
皮肤经常直接接触苯,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以致皲裂,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
五、苯中毒的预防措施
1.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油漆和喷漆使用无苯稀料。
2.使用苯的生产场所要加强密闭通风。
3.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沾染有苯的口罩和工作服要经常清洗。
4.不用手直接接触苯,以防通过皮肤进入体内,以及对指甲和皮肤产生脱脂和腐蚀作用。
5.常接触苯的人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肝肾损害者不宜从事接触苯的工作。
六、急性苯中毒的急救处理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将中毒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即脱去被苯污染的衣服,松开所有的衣服及颈、胸部纽扣、腰带,使其静卧,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口鼻如有污垢物,要立即清除,以保证肺通气正常,呼吸通畅。并且要注意身体的保暖。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急救原则与内科相同,可用葡萄糖醛酸,忌用肾上腺素。
2.口服中毒者应用0.005的活性炭悬液或0.0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催吐,然后服导泻和利尿药物,以加快体内毒物的排泄,减少毒物吸收。
3.皮肤中毒者,应换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袜,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清洗皮肤和头发。
4.有昏迷、抽搐患者,应及早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由专人护送至医院救治。
七、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大剂量苯蒸气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气引起的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一)诊断原则
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又按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级。
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临床表现主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方可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又按血细胞受累及的系列和程度,以及有无恶变分为轻、中、重三级。
(二)观察对象
苯作业人员的血液检验发现有以下改变之一,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1次仍无好转,且不能找到其他原因者,可列为观察对象:①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109~4.5×109/L(4000~4500/mm3);②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109~80×109/L(6~8万/mm3);③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400万/mm3),女性低于3.5×1012/L(350万/mm3);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12g/dl),女性低于110g/L(11g/dl);④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出现幼稚或形态不正常的血细胞。
(三)诊断与分级标准
1.急性苯中毒
(1)急性轻度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状态,可伴有黏膜刺激症状。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2)急性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和循环衰竭。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2.慢性苯中毒
(1)慢性轻度中毒:也称为白细胞减少症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1次,如白细胞计数持续或基本低于4×109/L(4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2000/mm3)。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慢性中度中毒:也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伴血小板减少症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血小板减少症。有慢性轻度中毒症状,并有易感染和(或)出血倾向。符合下列之一者:①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4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2000/mm3),伴血小板计数低于60×109/L(6万/mm3);②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3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1500/mm3)。
(3)慢性重度中毒:出现下列之一者:①全血细胞减少症;②再生障碍性贫血;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④白血病。
八、苯中毒的处理原则
1.急性中毒:病情恢复后,轻度中毒者一般休息3~7天即可工作。重度中毒者的休息时间,应按病情恢复程度而定。
2.慢性中毒:一经确定诊断,即应调离接触苯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工作。在患病期间应按病情分别安排工作或休息。轻度中毒者一般可从事轻工作,或半日工作;中度中毒者根据病情,适当安排休息;重度中毒者全休。
3.观察对象:根据职业禁忌证,应调离苯作业岗位。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