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刑法学
睦霖题库
>
大学试题(法学)
>
刑法学
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直接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有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
最新试题
·
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
·
邓某为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将军人卢某打
·
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构成()
·
民事案件中的代理律师,在民事案件的调查中
·
某省建设银行信贷员龙某,于2000年9月
·
下列人员中,能成为伪证罪犯罪主体的是()
·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主体
·
只有为索取非法债务而拘禁债务人的行为才能
·
李某对张某的钱财垂涎已久。一日趁张某一人
·
行为人以故意杀人手段妨害公务的应以故意杀
热门试题
·
甲为了达到玩弄女性的目的而冒充是某国家机
·
构成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客观方面
·
甲非法种植罂粟400株,经公安机关行政处
·
下列行为中,不能构成盗窃罪的是()
·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强奸罪的主要区别是
·
军人违反职责罪侵犯的客体是()
·
投敌叛变罪,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方营垒,或
·
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要区别。
·
洗钱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为掩饰、隐瞒下列犯
·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构成妨害公文罪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