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00143经济思想史

睦霖题库>高等教育经济类自考>00143经济思想史

简述孔子的经济思想。

正确答案:(一)财富观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他有两种解释:“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为仁”。孔子前的伦理标准是义或德,孔子发展为一整套的行为规范“礼”,一切活动要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则。在财富观中,指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他曾说,“士志于道,面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他甚至将义与利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在孔子看来,伦理标准对人们追求财富不只是消极的限制,还有积极的追求,他认为“邦无道,富且贵焉”是可耻的,同时,“邦有道,贫且贱”也是可耻的。但他又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强调安贫知命的教义。
(二)生产与流通概念
孔子对财富的生产不加以任何限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他认为财富的生产依赖于自然力,对财富的生产只能因势利导,不能横加干涉。孔子反对士人阶层直接参加生产孔子不仅反对士人直接参加生产,而且为他们指出一条出路,《论语·卫灵公》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对商业并不反对。他反对多置关卡阻碍贸易。古代思想家一般仇视商业,如柏拉图,但孔子与此不同。原因值得思索。
(三)分配与消费观念
他认为君子会安贫乐道的,只有小人难以贫而无恨,因此分配问题主要针对小人而言。主张在各阶层内部,实现一种不甚悬殊的分配状况。孔子并不主张在全社会内平均分配财富,但孔子第一次提出财富不均是引起社会不安和骚乱的首要原因,后代思想家以“不患寡而患不均”作为反对社会贫富不均的理论依据。消费观念。总原则是知足,具体标准是俭不违礼,用不伤义。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绝对的俭奢标准,其消费思想反映了等级观念。
(四)财政思想
孔子坚持个人的财富获取,须受伦理道德的制约,但从社会而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君子少,因此从整个社会着眼,孔子将财富放在第一位。
一方面,把足食作为足兵的前提,足食、足兵为民信的前提,另一方面又主张去食存信。孔子在谈为国的政治纲领时,把利放在重要地位。但在说君子个人立身处世的伦理规范时,君子不能以获取财富为首要目的。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