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下面是一段《“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的教师讲稿设计,请认真阅读后运用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中的相关原理回答问题。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引言。(学生读毕)同学们愿意了解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吗?生:愿意。师:为什么?生:因为它们是当时的国家大事。师: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一段历史吧!(板书: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师:请大家阅读课文。(学生阅读毕)“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决定发动的。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据是什么呢?生: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做了错误的分析。师:答得很好。“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全面发动起来的?生:……(教师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归纳成板书)师:同学们答得很好。请阅读课文第三段及有关注释。当时的“文革”、小组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生:它隶属于中央政治局,是“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机关。师:答得很好。当时全国动乱局面是怎样出现的?生:……(照书本读)师:答得很好。同学们能举例说明江青一伙是怎样迫害老干部的吗?生:……(照书本读)师:说得对。问题: (1)这位教师具体运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运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2)对材料中的教师提问进行点评并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 (1)该教师运用的是谈话法。在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①要精心设计,围绕教学目标设疑和谈话。②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谈话。③提出问题要有启发性,避免暗示性,调动学生思维。④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充足思考时间。⑤问题要有突破重难点的价值,问题明确。
(2)该教师的提问设计得不好。理由:①提问过于频繁,容易使学生对这种谈话法不感兴趣。②提的问题没有价值,学生在书本上找到答案,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③所提问题没有体现本课的重难点,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升华,整堂课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没有体现新课标要求下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引导的要求。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