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戏剧通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戏剧通史

简述《雷雨》中周朴园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 典型中国男人形象
从“反叛社会”到“归顺社会”到“回归社会”
1、年轻时对社会的反叛(教育背景,与侍萍相爱)2、从“踏上归顺之路”到“社会上的好人物”
①“踏上归顺之路”(与有钱门第的小姐)②“社会上的好人物”的牺牲品(与蘩漪)③“社会上的好人物”的正常反应(与鲁妈)3、“天性的回归”(序幕、尾声中的老人)周朴园在放弃侍萍那一刻就踏上了人生的归顺之路。30年前的侍萍
有钱门第的小姐是周朴园踏上生活归顺之路的起点
18年前的蘩漪
1924
周朴园出场时55岁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思潮上升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
大学地域和历史背景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侍萍识字世袭为奴周朴园曾对她的感情是真挚的男性在事业,家庭和爱情发生冲突时永远会选择事业。事业地点轨迹无锡—哈尔滨—天津步步上升
有钱门第的小姐是周朴园有意识地将她的那段记忆抹去了,甚至对其有某种敌对情绪,令他放弃了侍萍,放弃了与社会对抗,从此踏上了归顺之路。
周朴园并不爱蘩漪,他的感情在与侍萍的交往中就完全燃尽了。他在变成好人物的同时失去了正常人应有的人伦亲情。蘩漪嫁给周朴园时才18岁,从感情上来说“是他把我骗到这儿来的。”所以蘩漪很自然的把周萍当作了救命稻草。周朴园在感情和事业相矛盾时显出了他的无情。
周朴园在与侍萍相认时并不是虚伪的。
因为世事险恶。当一个自己认为永远都不会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人忽然出现,作为周朴园这样身份地位的人作出如此反应(谁指使你来的……)感觉到这可能是个阴谋,是非常正常的。当周朴园了解了一切,并对完全认清的鲁贵也放下心时,才与侍萍恢复较正常的交流。他要给侍萍5000大洋,甚至后来汇去20000大洋,完全对侍萍抱一种“你生我养,你死我葬”的态度。但对自身利益造成威胁时,周朴园就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人最低的反应是安全的需要。”一样,他首先想到保护自己。
但在与侍萍的交谈时,即使合乎情理,可他已经缺乏情感了。在他这个年纪已不会沉醉于昔日的感情之中,只是在昔日感情的回忆中陶醉而已。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只会用金钱来安抚侍萍,心理已经成为人伦亲情淡漠,情感扭曲的了。在序幕和尾声中的老人展现了周朴园天性的回归。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个性的强硬,眼睛平静而忧虑,绝望地认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呆呆地望着火。从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悲哀。作者对周朴园有一缕淡淡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