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00409美育基础

睦霖题库>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409美育基础

论述美育对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作用?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美育对其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美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①美育是物质文明本身发展的要求
自人猿相别以来,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用阶段、分化阶段和结合阶段。在实用阶段中人所创造出来的任何物品都是因人所需和为人所用的,人受着“物”的制约,是不自由的,这种类型的物质文明是低水平的物质文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物质文明进入分化阶段,开始向着实用和审美两个方向发展。审美和实用的分离较之实用型的物质文明来说,这种类型的物质文明对于“物”、对于“有用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超越,也确实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但是这种类型的物质文明对自身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它造成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内部的分裂,将日用品局限在“有用”的领域,使它们囿于“物”的限制无法提升自己,只能停留在二个较低的文明程度之上,而艺术品则向着“无用”方向畸形发展,使它们日益远离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从而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活生生的土壤,使自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入现代以来,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已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意识。现代人对物质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一切人造之物不仅要合用,要使人得到感官上、生理上的快感,而且还要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使人“体舒神怡”。可见,人类物质文明要想继续前进,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实用与审美脱节的问题,这就离不开美育,所以,美育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②美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以往的物质文明来说,美育也许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言,美育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
首先,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种比以前所有物质文明要优越得多的物质文明,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要解决也能够解决以往种种物质文明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不仅应该按照实用的法则,而且应该按照审美的法则来进行。正是借助于美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才有可能超越以往种种物质文明,才有可能使人摆脱物的制约,从而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并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其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较之以往种种物质文明明显不同的是,后者始终将重心放在“物”之上,放在“有用性”之上,而忽视了创造这一切的创造者——人。因此,尽管它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可能很辉煌,但却造成了人为物役的恶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则要使人摆脱为物所役的不幸命运,使人获得自由自觉的特性,始终关注着“物”背后所立着的“人”,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并不只是为了人的生存,而主要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而创造出来的,它不是要使人为物役,而是要使物为人用,它不是要使人成为物,而始终要使人成为人。因此,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包含着十分深刻的人性内涵。
最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以往种种物质文明另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实现有赖于人的创造力的高度发展,它本身就是人类创造力的一个集中体现。美育对人的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美育是一种参与性与体验性高度融合的活动,它是想象的、感性直观的、自由表现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美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想象,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
(2)美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精神文明关系到一国的生机,有之则国家兴旺发达,无之则国将不国。因此,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一个国家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国家尤应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而美育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美育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它始终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而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具有独特的功能。这是因为美育是一种协调式的教育,它通过协调人性的两极(感性和理性)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这一点上,其他教育是有所局限的。因此,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美育通过促进人的审美发展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美是生存与生活的区别,是人与动物的分水岭。为了使人像人那样地生活,为了使人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优美的灵魂和高尚的情操,而这一切统统离不开美育。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需求和必然要求。
总之,美育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衡量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倘若缺少了审美教育,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将是不完全的和低水平的。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