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佛教文化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宗教学)>佛教文化

一个民族之思想变迁,盖因其历史为主要背景,世界各民族以印度民族之消极思想最为奇特,向往来世而不重现实,对时间观念认为是苦,这种思想在印度各宗派,不论正统或外道甚为明显,佛教既为印度宗教之一派,请问产生这种消极思想之历史演变到底是什么大变动?

正确答案: 先生对佛教之观念,认系印度宗教之一,以印度民族思想消极,则佛教当亦不能例外。提出质问,大致三点,
一、思想消极,
二、不重现实,
三、对时间认为是苦。
请分答之;
一、消极所指何事,语太笼统,亦提反问是指尊德性道问学耶?是移风易俗拯民水火耶?是高官厚财名闻利养耶?是攻城掠池杀人放火耶?是弑父弑君蠹国殃民耶?是巧取豪夺损人利己耶?是醇酒妇人跳舞博奕耶?略举七端,必指其一。兹请答之,佛戒饮酒邪淫,对上列第七是消极也。佛戒贪盗讲平等,对上列第六是消极也。佛戒不做国贼,不漏国税,又主一肩荷父,一肩荷母,对上列第五是消极也。佛教仁王护国,守疆息兵,对上列第四是消极也。佛弃四海百官,乞食化众,对上列第三是消极也。佛以头目脑髓,博施度众,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对上列第二则积极矣,佛为求学传法,剥皮作纸,析骨作笔,对上列第一则积极矣。佛教之积极消极,有佛教所持之理,今日时辈之积极消极,有今日时辈所持之理,各是其是,各尽其道而已。
二、不重现实,指人间修齐治平耶?指人生享受耶?按礼六方经,玉耶女经等,于处家处世,岂非修齐好范乎?孔子道不合则弃官而去,孟子不枉尺直寻,拒见诸侯,世间圣贤,尚不为富贵所淫,贫贱所移,况佛岂肯而枉大道,导众生以趋欲乎。
三、对时间认为苦,此觉者醒迷者之训,以乐属觉者,苦属迷者。迷者贪嗔存于中,杀盗淫妄形于外,求不得是苦,得而患失亦苦,爱别怨会,生老病死,宁云不苦。而觉者福慧二严,自然是乐,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无不是乐,故曰苦为迷者之训,实亦迷者处苦而不知也。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