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同等学力(经济学)

睦霖题库>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

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

正确答案: (一)概念: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二)经济影响:1)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难;
2)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即对外的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三)调节的若干理论。
1、弹性法。弹性法是在局部均衡分析中进行的,核心是进出口的价格需求条件,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化,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限入奖出从而完成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如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本币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进出口上升,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弹性法发挥作用的条件有对方不报复,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同时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也即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弹性法的使用,存在着J曲线效应,即本币贬值先造成收支的继续恶化,然后才会好转。在大多数情况下,本币的贬值,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只有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才会改善。该力、法因与国民收入结合不好属局部均衡。
2、吸收法。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考察,偏重于商品市场均衡,政策上倾向于需求管理。基本公式如下:Y=C+I+G+(X-M)变换:X-M=Y-(C+I+G)
设BOP=X-M,即设转移支付为0,并不考虑资本流动,则有BOP=Y-(C+I+G)
令A=C+I+G为吸收,则有BOP=Y-A,如果A大于Y,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反之则得到改善。
因此,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看有两种方法,或者调整国民收入,或者调整吸收。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这要求资源的未完全就业。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该方法与宏观经济结合较好,但涉及资源的实际就业水平,进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与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时滞的问题以及在理论和政策上忽视货币在调整国际收支中的作用。
3、货币法。该方法是随货币主义的兴起而出现的。主要从长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仅照顾到经常项目,而且也考虑了资本与金融项目。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国内货币供给控制国内需求,进而调整国际收支的变动。即国内货币供给是国际储蓄(可以视为进出口的差额)与国内信贷额之和,于是便有国际储蓄的变动(国际收支的变动)是国内货币供给减去国内信贷额的结果。如果信贷额的发行大于对货币供给的需要,国际收支便会恶化,反之则改善。所以控制信贷发行,出售储蓄资产是调整国际收支的重要途径。但是,该方法的使用存在着副作用,如压低国内信贷,会产生经常增长速度的下降,就业出现问题等。
(四)调节措施:①外汇管制。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体现在出口所得需按照官方汇率出售给指定银行,进口用汇需得到有关当局的批准,本币出入境受到严格管理。个人用汇受到限制,实行外汇管制的目的在于集中使用外汇,控制进口数量,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②其他政策措施。包括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汇、进口许可、进口审批、卫生检疫制度、进口垄断、国内歧视性采购、征收歧视性国内税收等。目的在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从贸易角度调整国际收支。从鼓励外资流入等方面调整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也可以达到均衡国际收支的目的,这需要对外开放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政策上,基础设施上、引进外资的环境方面具有吸引力。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