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哲学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

什么是“虚壹而静”?

正确答案:荀子认为不能脱离感性认识,也就是要依赖于感官与外物的接触,万物的不同,都能造成各具一个部分而相互蒙蔽的情况。所以要得到正确的认识,必须使“心”保持“虚壹而静”。即“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
“虚”:“不以所以藏害所将受谓之虚”,即不要为已有的知识妨碍将要接受的知识。
“壹”:“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即人可能同时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壹”则要求人不要使同时接受的不同认识互相妨碍。
“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即不要使幻象、假象扰乱正确的认识。
荀子讲的“虚壹而静”与老、庄讲的绝对“空虚”、绝对的“静”是根本不同的。是在有“藏”,有“满(或‘两’)”和有“动”的基础上来讲的,不是虚无或绝对的静。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