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土壤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农学)>土壤学

洪流侵蚀及制约因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洪流是山区地表径流沟网向河沟集中后形成的强大洪流。具有较大冲击力和负荷力,但其容重一般小于1.3t/m3
洪流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较为密切的有暴雨、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
(1)暴雨:在我国,暴雨是引起洪流的主要原因。一次高强度的暴雨,降水强度远大于土壤入渗速率,降水来不及入渗即产生地表径流。地表径流从坡面到沟道不断汇聚,产生山洪。如1976年7月5日,甘肃省宕昌县化马公社3小时雨量达343mm,暴雨区内的小河坝沟流域面积仅13.5km2,而洪峰流量达867m3/s,接近相同流域面积的世界最高纪录。长时间大范围的连续降雨,可能产生多次暴雨。土壤饱和,可导致大面积范围内的山洪暴发,并可形成某一大流域的特大洪水,如1998年在我国长江流域爆发的特大洪水就是如此。
(2)地形:流域地形的陡峻,决定了地表径流的入渗和产流,坡面开始产流时间(t0)与坡度(α)间的关系为t0=4.453e1.508(1-sinα)。由此可见,坡度增大,将提早产生径流。这是由于坡度增大,径流流速增加,减少了停蓄和入渗时间,径流损失量减少。流域形状对洪流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狭长形流域,其沟系单一,主沟较长,支沟少,等流时线短,产生径流历时长,洪峰流量小。圆形、扇形、辐射形流域,主沟较短,支沟多,等流时线长,汇流快,洪峰流量大。
(3) 植被: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它对水循环中的降雨、下渗和径流三个环节都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因此,它可以消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使河(沟)径流在年内分配趋于均匀。
(4)人类活动:人类祖祖辈辈受洪水侵扰,世世代代探求根治水灾之策。然而,尽管今天人类已拥有强大的改造自然能力,增加了若干制约自然灾害的新手段,但洪水灾害有增无减,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究其原因,与人类自身的很多不合理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森林被砍伐后,一方面在暴雨之后不能蓄水于山上,使洪峰来势迅猛,峰高量大,增加了水灾频率;另一方面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库容减少,也使下游河道淤积抬升,降低了调洪和排洪能力。城市化的影响,近年来,各种生产开发建设项目发展迅速。城市建设面积扩大后,不透水地面增加,降雨后,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径流系数增大,峰现时间提前,洪峰流量成倍增长,而城市受“热岛效应”使城区的暴频率与强度提高,又加大了洪水成灾因素。新的致灾因素,修建库坝可在汛期拦蓄洪水,再安全有计划地向下排放,既可减灾,又可兴利。但当库坝兴建之初,由于种种原因(如水文、地震等资料不足),有时设计标准偏低,库容不足,可造成洪水漫顶溃坝。溃坝洪水所造成的损失要比暴雨洪水大的多。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