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土壤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农学)>土壤学

简述雨滴溅蚀的基本特征及因素

正确答案: 雨滴溅蚀的基本特征有以下方面:
(1)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体或土粒,造成土壤表层孔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结"引起土壤渗透性下降,利于地表径流形成和流动;
(2)直接打击地表,导致土粒飞溅并沿坡面向下迁移。
(3)雨滴打击增强了地表薄层径流的紊动强度,导致降雨侵蚀和地表径流输沙能力增大。雨滴溅蚀的基本因素包括:
(1)气候因素:
1、降雨,雨型不同雨滴大小分布亦不同。如黄土地区降雨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局部地形和气候影响产生的来势猛、历时短(1小时左右)的小面积降雨,称短阵雨型,其雨滴直径较大;另一种主要是锋面影响的大面积普通降雨雨型,其雨滴直径相对较小。就一定雨强来说,局部地区短阵性雨型比大面积的普通雨型更易引起土壤侵蚀。降雨强度与雨滴的各种特征参数关系密切,因而,降雨强度也是影响溅蚀作用的因素之一。
2、风力溅蚀作用受风力强烈影响,风的推动作用会增加雨滴的打击能量,并改变雨滴打击角度。风还把击溅起的土粒吹到更远的地方。在整个降雨期间保持固定方向的大风,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更大。
(2)地形因素:土粒受雨滴打击后,其移动方向取决于坡向和坡度。在斜坡上土粒在击溅作用下向下坡移动的量大于向上坡移动的量。一般情况下坡度越大,溅蚀导致的移动土粒向下坡移动的愈多,移动距离也愈远。埃里林(Ellison)对溅蚀作用测量后发现,在10%的地面坡度上,75%的土壤溅蚀量移向下坡,在同样条件下的沙土上,60%的溅蚀量移向下坡。
(3)土壤因素:土壤种类不同,其粘粒、有机质含量以及其他对土壤起粘结和胶结作用的物质也不同,土壤团粒粘结构的增加能降低或减少雨滴击溅下的土粒分散坡坏。随着团粒中粘土含量的增加,团粒强度增大,雨滴溅蚀量减少。富含粘粒的土壤一般易于胶结,并且其团粒较粉质或沙质土的团粒大。
(4)植被因素:植被是地面的保护者,植被和其枯枝落叶层在防治溅蚀过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枯枝落叶完全覆盖的土壤表面能承受雨点降落时的冲击力,可从根本上消除击溅侵蚀作用。植被冠幅在大范围内减小雨滴的击溅侵蚀,像谷类和大豆这样密集生长的农作物能截留降雨、防止雨滴直接打击在土壤上。地被物不但能拦截降雨,防止雨滴击溅分离土粒,同时也防止了不利于水分下渗的土壤板结,使渗透水份增加减少径流。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