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民间文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民间文学

制作谜语有哪些要领?

正确答案: 制作猜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群众文化活动。目前社会上猜射的多是个人创作的灯谜,与民间谜语有些区别,但其道理是相同的。一则优秀的民间谜语,本身就是一首诗,有一定的文学色彩。除文学性外,还有知识性、趣味性、疑难性等特点,才能起到供人欣赏、传授知识、娱乐情趣、启迪联想的作用。因此在制谜时必须掌握如下要领:
(1)立意新颖,不即不离。立意新不仅是要题材新,还要构思新,意境新,遣词用句也要新。要善于联想,把天地万物都作为谜语的素材,包括新生活中的各种新事物。如“来无影,去无踪,能传景,能传声”(电),“名字不积极,干活挺卖力,田里来回跑,再累不休息”(拖拉机)抓住了这些事物的特点,又形象、又风趣。“风吹草低见牛羊”(打一字,蓄)。所谓“不即不离”就是既要贴切、巧妙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让人得到启发和暗示,但又不要一语道破,给人一眼看穿。
(2)构思精巧,谜面成文。制谜如同作诗,不但让人猜射,还可得到美的艺术享受。如于廉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它用寓意描写的手法道出了石灰的本质特点,更隐寓着崇高的人物品格,是一首好诗,也是一则优秀的物谜。目前有些劣质的谜语,谜面根本不成文,如“一四”,打一俗语,“接二连三”;“月巴”,打一城市名,“合肥”,就因没有掌握这一要领。若把“合肥”的谜面改为“月明满前川”,不是很贴切吗?
(3)底面不相犯,字字有着落。底面不相犯即谜底和谜面不能出现相同的字,否则就是“漏底”。若个别较深奥的谜必须“漏底”者,则要注明“露表格”(或称“泄白格”)。“漏底”的谜作如“平型关大捷”,打一《水浒》人名,谜底:“关胜”,底面都有“关”字,就是“相犯”,可改谜面为“单刀赴会”,既有文艺色彩,又有典故依据。
字字有着落即谜面不能有“闲”字,(即没有用的字),如“深圳市灯谜协会”,打一日用商标——虎头牌。猜谜又称“射虎”,灯谜协会是谜人的首脑机关,故称“虎头”,还算贴切,惟“深圳市”三字没有着落,改为广州市、佛山市亦可,所以不能算作好谜。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