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

睦霖题库>教师招聘考试>中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

案例: 在一堂音乐歌唱课上,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某高音歌唱家演唱的《我爱你,中国》。该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感知、听辨歌曲演唱者的音色特点。”他给了学生三个选项: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一位男同学选择了他认为正确的选项:女低音。教师有些恼火,示意他坐下。对他的回答既无肯定,也不否定,学生处于茫然中。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显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教学反馈,于是采取了不管不顾的方式,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把课上完了。 要求: (1)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判断。 (2)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价。 (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

正确答案:(1)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
(2)本堂课是一节音乐歌唱课,主要是学习歌曲《我爱你,中国》。在本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学习此歌曲前提出问题并给出三个选项,以问题的形式进行了很好的导人,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这是本案例中的一个闪光点。对于本堂课,教师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导入,但是在此之后,一位男同学选择了他自认为正确的选项,但是教师对他的回答既无肯定也不否定,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没有想过有这样的教学反馈,所以采用了不管不顾的方式,照既定方式把这节课上完了。教师这样做显然是不合理的,同时也偏离了主题,没有紧扣本课的教学内容,忽略了音乐的主体,淡化了音乐学科特点,过多关注了学科以外的知识,与新课标要求不符。
(3)根据本案例,我们也能想象,在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喜欢回避那些已经显现在眼前的教学事件,抑或根本不敢评论,殊不知巧妙运用评价策略,才能使教学纠结之处转变为教学新亮点,峰回路转,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目的。如在本案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评价回答者的正误,如有分歧可以再听一遍,直到得到学生们的认可,这才说明学生确实真正地听懂了、学会了,而不能置若罔闻或“绕道而行”。在教学中,我们不就是应该最关注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吗?我们运用应变的方法不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历这一过程,顺利达到目的地吗?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