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戏剧通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戏剧通史

简述梆子腔的流布发展过程,说明戏曲与商业的关系。

正确答案: 梆子是一个声腔系统,以梆击为其共同特征,在全国各地都有它的支脉存在。有的独立成为一个剧种,如山陕梆子、河南梆子等;有的作为一种声腔成为一个地方剧种的组成部分,如川剧中的盖板子(又名“弹戏”)、云南滇剧中的丝弦、广东粤剧中的梆黄等。它们的始祖产生在陕西和山西的交汇处,即陕西同州、山西蒲州一带,称之为山陕梆子(或秦腔)。它起源于山西、陕、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艺人的加工、成熟而逐渐成为影响一方的地方剧种。
陕西的梆子腔即秦腔,也由于其流行的地区的不同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梆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西宝鸡地区的凤翔、歧山、千阳、陇县和甘肃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流行与汉中地区洋县、城固、汉中一代的叫汉调桄桄(也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以代的称中路秦腔。
毗邻陕西的山西省的梆子腔同秦腔一样也分成了分成了不同的流派,最为原始的是兴起于山西西南的蒲州梆子(又称南路梆子)。蒲州梆子本是山西省唯一的梆子腔,到了清同、光年间,才有了南路、中路、北路之分。北路梆子流行于晋北、内蒙古、冀北等广大地区。它是南路蒲州梆子北上同当地民间语言、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基本形成与清嘉、道年间。其鼎盛期是清咸丰年间至抗战前夕。中路梆子即现在所说的晋剧。它流行与山西中部,是蒲州梆子与晋中秧歌相结合而成的,大约形成时间是在清同、光年间。山西省东南部,还有上党梆子,又称东路梆子。它也是源出蒲州,流行于高平、晋城一带,它出了唱梆子腔外,还唱昆曲、罗罗和皮黄,共五种声腔。
山陕梆子传到河北,形成了直隶梆子(即河北梆子“京梆子”)。流入到河南与河南农村中早有的一种以山歌、民谣为基础的土调,名为河南讴的结合,并吸收了当地弦索腔与高腔的成分而形成一种新的梆子腔,即河南梆子。山东梆子腔也有四个流派即:曹州梆子、高调梆子,枣梆,莱芜梆子。此外还有作为一种声腔成为一个地方剧种的组成部分梆子,如川剧中的盖板子(又名“弹戏”)、云南滇剧中的丝弦(又名云南梆子)、广东粤剧中的梆黄(即梆子和二黄)等。
戏曲与商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山陕梆子能够顺利向全国各地流传并发展壮大主要归功于山西、陕西的商人。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