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高中历史

睦霖题库>高中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沃纳姆著《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当凡尔赛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的时候,公社寓于迂腐的仁慈而未对市内的反革命分子采取坚决措施。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学术介绍向社会改造思想的转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