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

睦霖题库>教师招聘考试>中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

【课题名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用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汉族南北民歌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以“小舞台”的形式导入 (1)用“中国民歌赛歌会”的表演方式,与学生共同演唱一组中国民歌。 (2)教师参与“小舞台”表演,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3)赛歌会小结,引出课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 (二)探究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2)比较两首《茉莉花》。 ①学唱东北、江苏《茉莉花》的主旋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两首《茉莉花》在旋律进行、节奏、风格上各自的特点。 ③交流总结。 南方民歌:细腻、柔和,旋律以级进为主。 北方民歌:豪放、粗犷,旋律起伏较大。 (3)欣赏分辨北方民歌和南方民歌。 ①欣赏南方民歌《孟姜女》《无锡景》和北方民歌《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 ②请学生区分其不同并进行交流。 (三)探究汉族南北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1)讨论形成汉族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原因。 (2)师生交流。 ①地理环境与民歌风格的形成有关。 ②地方方言与民歌风格的形成有关。 ③补充影响民歌风格形成的其他因素。 ④小结:地理环境对民歌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地方方言与民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的性格、生产方式等都影响了民歌风格的形成。 (四)民歌的发展 (1)请学生说说运用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曲目。 (2)唱唱运用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 (3)从不同角度欣赏几首运用民歌素材创作的比较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 ①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花儿与少年》片段。 ②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印象?刘三姐》花絮片段。 ③民歌《茱莉花》片段。 (五)学生谈感想 (六)课堂小结

正确答案:(1)优点:本教学课例的教学过程非常充实。运用“小舞台”--“中国民歌赛歌会”这一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培养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教师积极参与小舞台表演,这样不但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还可以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两首《茉莉花》的对比是本课的重点,欣赏作品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选择了学生较为熟悉的、风格有明显区别的作品进行欣赏,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听听、唱唱、谈谈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的体验中去探讨南北民歌风格的特点。高中学生知识面较广,具备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已有的音乐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探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吸纳不同的意见,积极参与探究和交流活动。教师在选择介绍作品时注意作品的经典性、代表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了民歌的真谛。
(2)缺点:本教学课例的三维目标不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未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缺少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难点也不明确。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还是一篇不错的教学课例。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