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正确答案: 构成四字成语的“字”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语素。它们集形、音、义于一体,具有独立的较完整的含义,可以自由或较自由地运用,参与构成各种词语,信息容量较大。例如“实事求是”由四个语素构成,各个相对独立的语素意义有机联系起来,表达一个丰富完整的含义。特别是象“黔驴技穷”、“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成语,由四个语素记述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再由此作比喻引申,使成语在字面意义之外蕴含更丰富更深刻的寓意。这无疑是凭借了汉语单音节语素表义容量大这一有利条件。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语言单位的构成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组合。其中以语序为手段的直接组合,与四字格成语言简意赅特点有密切关系。凡是进入成语的各个语素,只要在语义上能相互搭配,同时又符合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就可以不借助其它语言成分而直接依靠语序来灵活组合,构成并列、主谓、偏正、述宾、述补等复杂多样的语法关系,并以此表达丰富的意思。汉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一个显著倾向,它体现于汉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领域。如方块汉字严整匀称的间架结构,古代诗词曲赋乃至散文之中普遍出现的骈偶词句,古代建筑严格均衡对称的格局,书法、篆刻、绘画对于紧凑、匀称、平稳的讲究等等,都说明我们的祖先十分注重均衡之美。这种审美倾向必然会投射到作为汉民族文化载体之一的汉语上,其中包括人们对成语格式的选择。
四字格成语在语音上是四个音节;在形体上是四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在语素排列的节奏上大多为二二组合,在语法结构上则有大量的并列结构,表现出强烈的对称均衡之美。这就使四字格成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均衡美的要求。
四字格成语具备变化之美。均衡不等于否定变化。人们既注重均衡美也追求变化美,在均衡基础上求变化,在变化中取得均衡。
四字格成语的错综变化表现在语音上,是成语内部各字声调之间可以构成平仄变化,构成抑扬起伏。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