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哲学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

王弼是如何论证“以无为本”的?

正确答案: 王弼,公元226-249年,字辅嗣,山东金乡人,汉末著名士族王粲的侄孙。由何晏推荐,作尚书郎。司马氏控制曹魏政权后,曹爽、何晏被杀,弼亦受牵连,以公事免,同年秋病死。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微指略例》、《论语释疑》等著作。
王弼认为,万有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本体,这就是“道”(或者“无”),世界万物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有这个本体,多种多样的世界万物,就是这个本体的表现。这就是所谓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弼的哲学体系就是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这个命题。
(1)万有本体只能是无形无象的“无”
王弼认为,任何具体的东西(有),都不能作为另外一个具体东西的本体,更不能是整个宇宙的本体。因为具体东西总有其规定性,就不能成为万有共同存在的依据,所以
有形则有分万有本体只能是无形无象的“无。在王弼看来正是这个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才决定了具有各种规定性的“有”的存在和发展。即“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2)通过“一”和“多”的关系来论证“以无为本”
王弼为了论证世界万物由一个根本的东西作为本体来同意它们,因而又从“一”和“多”的关系来论证“以无为本”。即“分则不能统众。”“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通过“一”和“多”的关系,王弼论证出了“无”比“有”更根本,“无”是万有的“宗主”。
(3)王弼承认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其规律性,而这个规律性从根本上说也就是本体“道”或“无”。
(4)通过动静的关系来论证天地万物以无为本
王弼认为,万有是有形有象的,千变万化的,这样它就不能永恒地存在着,不能永恒存在着的东西,就不能是根本的。即“变动不居,恒静不变”。“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
因此,人们应该在“动”的现象中看到本体的常静,于动中求静,这叫做“反本”。
总之,王弼是通过对“有”和“无”的关系的抽象分析来论证其天地万物“以无为本”的命题的。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