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西方哲学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哲学)>西方哲学史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如何澄清哲学史上的“存在”问题的?

正确答案: 过去把“存在”当做谓词,产生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如黑格尔式的“存在”——虚无——变化的思辩。在摹状词理论中他研究了个体词的逻辑作用问题。他将个体词分两类;专名和摹状词。摹状词描述某一特定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并且该对象是独一无二的。逻辑命题的主项是专名的指称物,该指称物就是该专名的意义;摹状词不是专名,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符号,不代表题主项。它的逻辑作用与谓词相同,仅表示某种性质。因此,专名和摹状词的逻辑地位根本不同,摹状词不能作命题主词,只能作谓词,只有专名才能作主词。一旦专名作主词出现,其指称物的存在也就不言而喻地蕴涵于其中了。
所以,在严密的逻辑句法中,专名与“存在”不能联在一起,即“存在”不是谓词。在这里,我们看出了历史上把存在作为谓词的根本错误,“存在”根本不表示一种性质或动作。由于“存在”不能作谓词,罗素由此认为,科学史上所有关于“存在”所做的思辩统统是错误的,而且是严格意义上的错误,这是把存在看做一种性质,视为谓词所产生的。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