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世界近代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世界近代史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经济动因。首先是黄金的诱惑:14-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急剧增加,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日益突出,成为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占有黄金就意味着占有一切。《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印度等地的夸张描述,使西欧贵族、商人、航海家都把东方看成遍地黄金,到东方实现黄金梦是促进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贸易的需求。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西欧迫切希望加强东西方贸易。他们一方面要为商品开辟市场,另一方面要获取东方的香料、樟脑、丝绸等商品,这不仅满足欧洲人的日常需求,而且商人也从中获得巨大利润。而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以东部地中海为中心。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商路被穆斯林所控制,东方商品需多次转手才能到达西欧,价钱非常昂贵。因此,西方商人和贵族为了发展同东方的直接贸易,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直达东方的航路。
2.宗教动因,指西欧的基督教徒希望与想象中的住在东非的基督教徒联合,共同夹击伊斯兰教徒,这是中世纪十字军运动的继续。
3.人文主义精神的促进。地理大发现最重要的成果是在文艺复兴走向高潮的时候完成的,西方人通常把地理大发现看成文艺复兴的成果之一,因为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使人们追求新鲜和创新,为个人幸福而奋不顾身,这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进取精神。
4.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古希腊的地圆说再度流行。航海技术得以改进,西欧能制造适于远航的大船,三角帆、罗盘针、星盘、象限仪的发明和采用,地图的绘制等,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海上武器和战术也有很大进步,在15世纪以前,海战都是在甲板上短兵相接,到了15世纪,把大炮搬到船上,使海上作战能力超过任何民族。15世纪末,他们又在战船的舷侧钻了许多用于射击的炮孔,预示着舷炮的出现。
5.商业经营手段的进步。要开辟世界市场,需要有一个能支撑这种市场的经济体系,否则就是把船开到东方来,也不一定能够占领世界市场,如郑和把那么多的大船开到非洲,但不会占领世界市场。这方面的条件,包括银行、股份公司、复式簿记等等方面的发展。(复式簿记:每笔交易都在总帐里记两次,一次作为贷方,另一次作为借方)。
6.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支持。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他们希望开辟新航路来发展对外贸易,增加收入和扩张自己的势力。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地理大发现是不可能产生的。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