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书法知识竞赛

睦霖题库>艺术文化生活娱乐知识竞赛>书法知识竞赛

史书中所载书体有多少?

正确答案: 据史书记载,多达三百六十体,现择要分述如下:
①二篆。指大篆和小篆。唐代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说:“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②二体。指篆、隶两种书体,宋朝仁宗时,曾以篆、隶刻嘉祐石经,又称“二体石经”。
③三体书。其说有三。其一,指未有真书以前的古文、篆、隶三种书体。据《后汉书》记载:“熹平四年,灵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其二,指钟繇的三体书,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记载:“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据记载,铭石书即真书,章程书即八分,行押书即行书。其三,在唐朝以后,指真、行、草为三体书。据《新唐书·柳公权传》记载:“宣宗召至御座前,书纸三番,作真、行、草三体。”
④四体书。指汉字的四种主要书体。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以古文、篆、隶、草为四体书。唐、宋以后,则多以真、草、隶、篆为四体书。
⑤五体书。史书对此有不同的说法。《隋书·经籍志》载:“自苍颉迄于汉初,书经五变:一曰古文,即苍颉所作。二曰大篆,周宣王时史籀所作。三曰小篆,秦时李斯所作。四曰隶书,程邈所作。五曰草书,汉初作。”《唐六典》却说:“唐校书郎正字掌,校典籍,刊正文字,其体有五:一曰古文,废而不用;二曰大篆,惟《石经》载之;三曰小篆,即玺幡碣所用;四曰八分,石经碑碣所用;五曰隶书,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宋任玠《玉海·序》说:“范度《五体书》云:‘五体:曰篆、曰八分、曰真、曰行、曰草,其体虽五,其流唯三’。”宋高宗赵构《翰墨志》说:“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隶、篆五种。”现在所说的“五体书”,其义多同《翰墨志》。
⑥六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汉字构成的六种法则。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其成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其二是新莽时期通行的书体。《说文解字·叙》中说:“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所谓“六体”,也是指新莽时通行的六书。
⑦八体。所谓“八体”,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秦代八种不同用途的通用书体。许慎《说文解字·叙》载:“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其二是指书法史上的八种主要书体。宋周越《古今书法苑·序》记载:“自苍、史逮皇朝,以古文、大篆、小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通为八体,附以杂书。”其他如唐代韦续《墨薮》、宋朱长文的《墨池编》等,各持一端,说法除一两种不同外,其它大抵相仿,在此不一一列举。
⑧九体书。唐代张彦远《书法要录》载:“宋中庶宗炳出‘九体书’,所谓缣素书,简奏书,笺表书,吊记书,行押书,藁书,半草书,全草书,次九法极真、草书之次第焉。”
⑨十体书。关于十体书,亦有不同说法。一是唐代张怀瓘《书断》上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为十体。二是指唐朝唐玄度仿作古书十体,即古文,大篆、八分、小篆、飞白、倒薤篆、散隶、悬针书、鸟书、垂露书。而《宣和书谱》“唐玄度”条,变“倒薤篆”为“薤叶”,改“散隶”为“连珠”,其他同上。一般多采用前说。
另外,还有宋僧梦英仿古书所作的十八体;北朝王愔《古今文字志目》列古书体三十六种;唐韦续《墨薮》辑五十六种书体;唐张彦远《书法要录》卷二载《梁庾元威论书》“六十四书”“九十一种书”,“百体书”,“一百二十体”书;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二载“王南宾《存义切韵》首列“三百六十体书”等,在此不一一细述。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