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教育管理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教育学)>教育管理学

论述科学型管理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1)科学管理模式的优点
①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科学管理模式是以反映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研究教育管理问题,意在探索教育管理问题的深层原因,揭示教育管理的规律,进行科学的决策,提高管理的有效性。②科学管理能有效地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例如,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过去的做法是采用民主集中的方法,群众评议,领导决定。群众评议是凭印象,凭人缘。领导集中是看态度,特别是看对领导的态度。不论是领导还是群众都不把工作成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年终考核便引导教师平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特别要搞好与领导的关系。这样的考核是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教育评估为年终考核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体系:群众评价占20%,主要考核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工作能力;领导评价占80%,其中教学工作量占30%,教学效果占15%,教学成果获奖占4%,学生评估占8%,教研室主任评价占8%,科研成果占12%,社会工作兼职占3%。每一项的得分,都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估者可以根据个人的认识来确定被评者得分的高低。最后将群众评价的平均分与领导评价的平均分相加,得出每个人的年终考核分。按得分的高低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显然,量化的评价体系尽可能地排除了人为因素,使年终考核更趋客观、公正,更加科学。科学评价能有效地将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科研上来。
(2)科学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科学管理模式为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法和新的管理手段。但正因为科学管理模式主要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这就不能不使它在教育管理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①很难用于方向性的宏观决策
教育管理中方向性的宏观决策体现着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要求,代表着社会政治集团的利益,它不是定量分析的结果,而是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现实分析和国家政治需要的结果。所以科学管理模式并不能用于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例如,自九十代末开始的高等教育连年大规模的扩招,就不是调查统计的结果。没有人去对人才市场的各类人才的需要量和全国高校的最大培养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准确分析、科学的预测。高校扩招在更大的意义上是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有更强的政治色彩。
②不适应于对非理性因素的分析和处理
科学管理模式注重的是理性的逻辑分析,长于量化的数据处理,便于抽象出直接的因果关系。因为说到底,科学管理模式是建立的数理逻辑的基础之上的,借用的是最先进的数理原理和电子技术手段。但是管理中有大量的非理性化的因素,如人的情感、兴趣、灵感、直觉、工作技能、工作习惯、意志努力、偶然的机会……这些是无法用数理逻辑的方法的处理的,是无法把它们输入计算机的。
③过分重视量化的因素而忽视了人的行为
教育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且不说管理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无法量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人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行为习惯、价值标准。在使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处理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时,这种人为的因素不可避免地掺入其中,使分析的结果带上主观的色彩,影响教育决策的客观和公正。
④专业性强难以普及
科学管理模式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门的培训,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掌握的。长于科学管理的人不但需要懂得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思想方法,还要掌握科学管理的技术手段。这样才能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科学管理的意识,主动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管理工作,灵活地利用科学管理的方法设计管理的程序,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预测、决策和规划,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科学的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用科学的手段对管理信息进行处理。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