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西方文论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西方文论史

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俄国形式主义对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文艺模仿说、社会功能说发起了挑战,鲜明地提出文学的独立自主性。
①内部规律与形式:
⑴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艺不是对外部生活的模仿和反映,不应该只研究文学的外部关系,如文学与生活(现实主义)、自然(自然主义)、人心(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关系等,而应该重点研究文学作品本身,文艺有其自身的本质和内部规律。
⑵所谓文学的内部规律是指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是文学形式变化的问题。
⑶文学形式:不同于传统的内容形式二分法,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形式不是相对于内容而言的,而是相对于文学的另一种模式而言的。一个新的形式不是为了表达一个新内容,而是为了取代已经丧失其艺术性的旧形式。形式完全是文学作品独立的存在方式,与内容材料无关,文学作品是纯形式,它不是材料而是材料之比。
⑷什克洛夫斯基在小说结构研究中提出了梯形结构和圆形结构,又提出小说形成的特殊程序是对称法的观点,都是形式探讨的典型例子,这些研究对深入揭示文学作品自身的形式特点是有益的。
②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一概念是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
⑴陌生化的内涵:文艺创作不能够照搬所描写的对象,而是要对这一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处理,陌生化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陌生化使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由此可知,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达到一种审美认识,而是要达到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就是靠陌生化手段在审美过程中加以实现的。
⑵陌生化与读者转向:陌生化所主张的从审美认识与审美目的向审美过程和审美感受的转向实际上是形式主义者把批评由创作为中心转向以文学作品和对文学作品接受为中心的必然结果。什克洛夫斯基将文学作品价值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读者的审美感受上,认为文学作品于其他文字作品例如政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产生审美感受。文学的价值就在于让读者通过阅读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感觉过程中产生审美感受,因此,审美感觉的过程越长,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⑶艺术语言是实现陌生化过程的重要保证与条件,艺术陌生化的前提是语言陌生化,诗歌语言的陌生化程度很高,因而总是处于文学语言的最高层次上。
⑷什克洛夫斯基将陌生化理论运用到小说研究中,提出了本事和情节两个概念。作为素材的一系列事件即“本事”变成小说“情节”时,必须经过作家的创造性变形,具有陌生的新面貌,作家越是自觉的运用这种手段,作品的艺术性就越是高。
⑸地位影响: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问题对世界文论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代派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得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都让位于自觉运用陌生化手法把现实加以变形的现代派小说。
③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
⑴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关系:在生活使用的交际语言中,说话的意义即内容是最重要的成分,其他一切手段均为其服务,但文学语言的内容却没有它的语言外壳即形式重要。在文学语言中,表达本身即形式就是目的,意义要么被完全排除,要么本身只成为手段,成为语言游戏的无关紧要的材料。日常语言具有能指和所指功能,而文学语言只具有能指功能。日常语言是文学语言的直接来源,文学语言是在日常语言基础上的一种升华。日常语言要成为文学语言必须经过艺术家的扭曲变形或陌生化,因而陌生化就成了由日常语言向文学语言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
⑵关于诗歌语言:散文语言的陌生化程度不高因而接近日常语言,诗歌的陌生化程度很高因而总处于文学语言的最高层次上。诗歌语言使读者的接受过程受到阻碍,达到尽可能紧张的程度并持续很长时间,同时作品不是一下子被接受而是不间断地被接受,因而诗歌语言是一种受阻碍的扭曲的语言,能够延长被接受的时间,打破原有的欣赏习惯,因而增加审美感受。
⑶文学语言与陌生化的关系:文学语言是陌生化的产物,经过陌生化处理的文学语言不负载一般语言的意义,丧失了语言的社会功能而只具有诗学功能。因此,作品的形式主宰一切,人们欣赏文艺,不是从内容看形式,而是从形式看内容,尤其是词语形式。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