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教育学原理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某天松山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刘勇(化名)上学迟到了。方老师很生气,罚他当天打扫教室。放学后刘勇忍受着同学们“幸灾乐祸”的讥笑扫完了教室。他感到十分委屈。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和老师一直说,劳动是最光荣的。可今天,他觉得劳动是一种耻辱。回到家里,刘勇躲在房间里写了一篇题为《劳动可耻吗》的日记,他想以日记的形式向老师表达他心中的疑惑与苦恼。第二天,日记本交到老师的手里。方老师看后很生气,在课堂上狠狠地批坪了他一顿。方老师在批评刘勇时,当着全班的面说“在我们班上就得有点儿师道尊严。你们现在很小,许多道理和规矩都不懂,老师和家长有责任管理和教育你们。否则,出了大问题,谁都负不了责任。”接着,方老师命令刘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掉这篇日记。刘勇噙着眼泪,慢慢地,慢慢地将日记撕得粉碎…… 试分析上述案例所反映的师生交往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可能的解决之道。

正确答案: 方老师的做法在我国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我国,师生在交往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的障碍和困难,分析起来,原因如下:
(1)文化根源。中国历来就有尊师的传统。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知识。
(2)动机冲突。教师总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各种品德。教师与学生的动机发生冲突,教师的处罚与学生的讥笑。
解决策略:
(1)要把学生置于师生交往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有独立的思维与人格。
(2)运用合理的交往方法,如:书面交流、书信、谈心、网络沟通等。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