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哲学史
睦霖题库
>
大学试题(哲学)
>
中国哲学史
君末民本
正确答案: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国之所立,以为民也。国事不能无人理也,乃立君焉,故民为本而君为末。”谭嗣同继承黄宗羲等人的思想传统,又汲取西方近代民权民主观念,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主,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因有民而后有君”,“非君择民,而民则君”,故“君,末也;民,本也。”君既为民“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仁学》)为“兴民权”、“倡民主”、“行变法”提供依据。
答案解析:
有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
最新试题
·
()是调节人的心灵和精神的一种文化
·
禹的时代称为()
·
自然
·
()不是行人的职责
·
理学
·
学校教育从民间移向了官府是子学兴起的文化
·
下列关于“循吏”的描述正确的是()。
·
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离坚白。
·
简述张君劢对人生观之特点的看法。
·
平均论
热门试题
·
豆在古代是一种盛放东西的器皿。
·
五殊二实
·
把()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党的建设的重
·
谈谈玄学的演变
·
一个好的国家应该施行的政策不包括()。
·
“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中小人是指处于社
·
识仁
·
什么是社会的经济结构?
·
翻译: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
·
理学被认为是中国哲学系统中世间万物的本体